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客家名菜“雪压枝”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四川政协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闽西山多林密,冬天必有大雪封山,那时各种竹木枝丫,都因承受不住冰雪的重量而下垂,形成青葱树叶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古代文人名士,雪后登山,见景生情,而悟出此象形佳肴名称。“雪压枝”客家方言叫做“雪扎桠”,其实就是以嫩茼蒿为主料,配以蛋清、面糊炸制而成。茼蒿又名蓬蒿,由于味道与花的形状似菊花,故有的地方
客家兜汤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福建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长汀客家人爱吃“汆”的菜食,所谓“汆”,即用地瓜粉或其他生粉,和清水、盐巴拌匀在肉片里,水滚后入锅,放入其他调料等,锅开即熟。由于人们喜爱汆汤类美食,小生意人便挑着担子,一头是带有炭炉的食品锅,另一头是碗、汤匙及洗刷用的清水,街头巷尾叫卖。他们走到适当的地方,歇下担子,拿起一个碗,碗里搁上一把汤匙,
客家酱豆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四川政协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酱豆可以算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北方人至今喜欢制作腌制发酵菜。祖先在北方的客家人,也喜欢制作酱豆子。过去,农历正月、二、三、四月,正是农村蔬菜青黄不接时期,客家人称为“断菜帮”。而有了一坛酱豆子,全家人“断菜帮”时的吃菜问题便有了保证。做酱豆子在冬至日时。女人们坐在晒谷坪里,端着盛满黄豆的簸箕,一粒
客家名菜“雪压枝”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福建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玉林闽西山多林密,乔木、灌木、竹林,漫山遍野。古来就有谚云:不落雪,不过年。这说明每到冬天,必有大雪封山,那时各种竹木枝丫,都因为承受不住冰雪的重量,沉压下垂。古代文人名士,雪后登山,见景生情,而悟出此象形佳肴的名称。“雪压枝”,客家方言叫作“雪扎桠”,其实就是以嫩茼蒿为主料,配以蛋清、面糊油炸而
客家华表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西安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当你走进群山苍茫,流水环绕的客家村落,一支支旗杆拔地而起,冲入云天。原来,这旗杆是旧时功名的象征,它告知人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个地方曾有人中过科举或当过官,后人为他们歌功颂德而树碑立传,用它来激励后人发扬光大。旗杆,也称楣杆或桅樯,有木楣杆和石楣杆两种。一般长5至6米,最高的近15米,分三节,杆身圆
客家“烳米”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定西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玉林何谓“烳米”?将带有泥土味的湿稻谷倒入锅内,加水熬煮搅拌,等谷壳爆裂,在阳光下晒干,然后用碓加工成米,这样的米即为烳米(也叫熟米、炸米)。烳米呈黄白色,半透明,含水分少,可保存两到三年不变
客家蛋丝面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毕节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热爱生活,重视亲情,能把简单的日子打理得幸福温馨。客家地区,家家户户均养鸡,鸡蛋是居家过日子的特产;而无论是高岗还是旷野,均青藤蔓延,秋季,地窖里的红薯堆成山。客家人常用鸡蛋和地瓜粉制作成蛋丝面,把简单的食材制作成美味的小吃。从前汀州(今福建长汀)有个农妇,是个心灵手巧的烹调能手。一天,女婿上
客家食“茶”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闽北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客家话中吃、喝、吸都叫食,故曰:食茶。最简单的是盐茶。酷夏“双抢”,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忙起来,必须赶在立秋前收割完早稻,栽种完二季稻、豆、薯,为全家一年的生活打下物质基础。烈日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使人汗流浃背,水分、盐分、体力严重透支,需要又咸又凉的盐茶滋润生命。从黑黢黢瓦
客家红曲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国家电网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闽粤赣边区的汀州、梅州、赣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大本营,这里山川绮丽,民勤田腴,梯田盘绕层叠,是稻作农耕文化区。每到收获季节,金灿灿的稻海铺天盖地,青山绿水、黑瓦白墙都被映黄了。一阵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窸窸窣窣,若摇起响铃。经过收割、晒干、吹秕、砻壳、碓白、筛糠即获得白花花的大米。米又分为糯米、粳米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作者: 路遥   玉林   来源: 军事历史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人   叶剑英   北伐军   蒋介石   黄埔军校   广东革命根据地   大革命时期   反革命   中国共产   孙中山  
描述: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路遥玉林1926年7月,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工农运动的猛烈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矛头直指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出师之始,蒋介石任命其亲信王柏龄代理第军军长兼总预备队指挥官,负责指挥第、第...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