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客家烩三冬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绿化与生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芜菁子   《别录》   闽粤   大白菜品种   以色   白足   八闽   周颙   汀州府   一道菜  
描述: 长汀素菜以色、香、味俱全,形象逼真而广受人们欢迎,名扬四方。长汀县城是唐代到清末汀州府的府治所在,历经1200多年之久。汀州府作为福建的八闽之一,地处闽粤赣交界,文化发达,人文鼎盛。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在古汀州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汀州的佛庙遍布城乡。至今长汀县的寺庙在闽西也是首屈一指。佛教的兴旺也带动了素菜的发展。特别是寺庙里的重大佛祖
客家的芋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福建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有道是:半年薯芋半年粮。芋,又叫芋头、毛芋、芋艿,是我国本土食物,其种植历史相当悠久。在闽西汀州客家地区,有水芋、割早稻时的早禾芋、中秋节收的晚禾芋、红芋、白芋、棕芋、槟榔芋等品种。芋需要充足的水肥,客家地区流行几种种芋的方法。第一种:在正月,挖方圆三尺,深三尺的方坑。把豆秆放入坑中,大约铺五寸厚,
客家黄糍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福建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在客乡,有“无糍不成年”的说法。每当到了农历腊月上旬,客家农家便开始做大禾米黄糍了。黄糍其实是客家人的年糕,又叫作黄粄、黄米粿,是客家民间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年货。黄糍要做得好吃,必须有好的灰碱。烧灰碱的灌木叫作粄檫,学名叫桃金娘树。生长在向阳山坡上的粄檫较好,背阳山坡上的粄檫树烧出来的灰碱质量不好,
客家镜子粉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东南早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番薯学名甘薯,也称之为地瓜;“番”就是异邦,其得名,本身说明它是从南洋传入的农作物。番薯的营养、口感和大米相比,属次一等的杂粮。但实际上,它是客家山区杂粮中的老大,地位仅次于稻谷,对于山区清贫人家而言,番薯几乎等同于主食;对于中等以上人家而言,一年之中的很多时候,也是靠它充饥的;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吃
客家名菜“雪压枝”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四川政协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闽西山多林密,冬天必有大雪封山,那时各种竹木枝丫,都因承受不住冰雪的重量而下垂,形成青葱树叶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古代文人名士,雪后登山,见景生情,而悟出此象形佳肴名称。“雪压枝”客家方言叫做“雪扎桠”,其实就是以嫩茼蒿为主料,配以蛋清、面糊炸制而成。茼蒿又名蓬蒿,由于味道与花的形状似菊花,故有的地方
客家兜汤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福建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长汀客家人爱吃“汆”的菜食,所谓“汆”,即用地瓜粉或其他生粉,和清水、盐巴拌匀在肉片里,水滚后入锅,放入其他调料等,锅开即熟。由于人们喜爱汆汤类美食,小生意人便挑着担子,一头是带有炭炉的食品锅,另一头是碗、汤匙及洗刷用的清水,街头巷尾叫卖。他们走到适当的地方,歇下担子,拿起一个碗,碗里搁上一把汤匙,
客家酱豆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四川政协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酱豆可以算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北方人至今喜欢制作腌制发酵菜。祖先在北方的客家人,也喜欢制作酱豆子。过去,农历正月、二、三、四月,正是农村蔬菜青黄不接时期,客家人称为“断菜帮”。而有了一坛酱豆子,全家人“断菜帮”时的吃菜问题便有了保证。做酱豆子在冬至日时。女人们坐在晒谷坪里,端着盛满黄豆的簸箕,一粒
客家名菜“雪压枝”
作者: 李玉林   来源: 福建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玉林闽西山多林密,乔木、灌木、竹林,漫山遍野。古来就有谚云:不落雪,不过年。这说明每到冬天,必有大雪封山,那时各种竹木枝丫,都因为承受不住冰雪的重量,沉压下垂。古代文人名士,雪后登山,见景生情,而悟出此象形佳肴的名称。“雪压枝”,客家方言叫作“雪扎桠”,其实就是以嫩茼蒿为主料,配以蛋清、面糊油炸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