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的影响
作者: 乔小燕   黄秀新   黄国资   丘亮伟   黄海英   王秋霜   陈栋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   品质   客家炒青绿茶   二炒  
描述: "二炒"温度是炒青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研究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形成至关重要。以梅占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3个不同的二炒温度,研究二炒温度下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炒温度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均有持续减少趋势;而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在115℃复炒时显著增加到4.31%,而后显著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15℃时显著降到2.74%,而在125℃时显著增加到4.00%;EGCG、GC含量随二炒温度的提高显著增加,C
传统客家绿茶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研究
作者: 乔小燕   饶幸霞   黄国资   黄秀新   丘亮伟   黄海英   陈栋   来源: 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连续化生产线   加工工序   品质成分   客家炒青绿茶  
描述: 以传统客家本土茶树品种——马图种为原料,利用国内第一条客家长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实时研究加工过程7个关键工序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对品质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加工过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一炒"干燥工序最为显著,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均在"动态失水"和"一炒"两个工序中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二炒"后茶多酚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可溶性糖显著增加,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减少;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变化同茶多酚一致;酯型儿茶素总量在加工过程中增加,EGCG在酯型儿茶素中的比例并没有显著
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化
作者: 乔小燕   黄国资   王秋霜   饶幸霞   黄秀新   饶国周   黄海英   陈栋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续化生产线   品质成分   客家炒青绿茶  
描述: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
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
作者: 乔小燕   黄国资   王秋霜   饶幸霞   黄秀新   饶国周   黄海英   陈栋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续化生产线   品质成分   客家炒青绿茶  
描述: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
13个梅州特色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及主要生化组分研究
作者: 吴华玲   陈栋   李家贤   乔小燕   黄华林   何玉媚   关美玲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系   客家茶   生物学性状   生化组分  
描述: 为今后开发新型客家茶产品、恢复和发展梅州客家历史名茶奠定良好的资源和数据基础,对梅州清凉山茶和锅叾茶2个系列的13个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各品系春、夏、秋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清凉山茶系列属灌木型小叶种,发芽密度大,芽头数高达1719~2862个/m2,百芽重8.4~15.2g;锅叾茶系列为乔木或小乔木型中小叶种,发芽密度比清凉山系列小,芽头数450~774个/m2,但芽叶较大,百芽重25.0~43.8g。13个客家茶品系内含物都很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
“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的影响
作者: 乔小燕,黄秀新,黄国资,丘亮伟,黄海英,王秋霜,陈栋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炒青绿茶  二炒  温度  品质  
描述: "二炒"温度是炒青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研究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形成至关重要。以梅占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3个不同的二炒温度,研究二炒温度下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炒温度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均有持续减少趋势;而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在115℃复炒时显著增加到4.31%,而后显著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15℃时显著降到2.74%,而在125℃时显著增加到4.00%;EGCG、GC含量随二炒温度的提高显著增加,C、GCG、CG含量则显著下降,当二炒温度达到125℃时,EGCG、GCG、CG、CG、ECG、EGC和EC变化并不显著,C含量则显著增加。二炒温度升高,毛茶中青气消失,火甜香增加,滋味浓厚回甘,125℃时,焦火韵味明显,茶汤鲜爽味减少。二炒以115℃3 h时茶叶品质最佳,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