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来源于植物生长现象的几个客家俗语
作者: 丘桂贤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植物生长   植物学   客家人   通俗语言   日常生活  
描述: 俗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口头使用的通俗语言,俗语来源于多个方面,其中许多俗语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总结。客家人山居耕作经验丰富,对植物生长的认识和理解非常深入,由此总结出许多有趣的俗语,并感悟出许多生活道理,如绽笋、拈谷绽、半烂绽、绽头、生菇、毛菇、须菇等。笔者从植物学角度分析,求证这些俗语的来源,从而诠释出这类客家俗语的意义和内涵。 绽笋,意指植物嫩芽生长,并逐渐冒出来,进而长成新枝的现象。
社会认同与符号消费:客家擂茶文化变迁研究
作者: 何小荣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变迁   符号消费   社会认同   客家人   擂茶   社会整合功能   传统文化   日常生活  
描述: 在客家人传统的日常生活中,擂茶是主食,也是待客佳肴。现今在福建省将乐县、宁化县、泰宁县,广东省陆丰市、陆河县、揭西县,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省新竹、桃园、台北、花莲、台中县东势,高雄美浓等地的客家村庄,仍然保留这种饮食习俗。客家擂茶的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传承。随着客家地区传统村落的人口向沿海城市或城镇迁移,这种曾经担负着乡村社会整合功能的饮食民俗,正在逐渐走向衰弱。
常用客家俗语的语源分析
作者: 丘桂贤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源   生活气息   生动形象   民俗活动   通俗语言   日常生活   客家   生产方式  
描述: 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使用的通俗语言,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客家俗语生动形象,深具生活气息。当今,许多旧的生产方式不复存在,一些民俗活动也已式微,但是通过对俗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仍可找到当初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各种民俗活动的信息。笔者曾对刀婶(刀具)的形状和使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过摸”、“过摸鬼”和“A过A绝”俗语的来源。在此笔者着重对碓、秤、米合、运输车、建筑物等实物和关联用语进行剖析,诠释相关客家俗语的来源与内涵。
“硬性”客家文化与“软性”客家文化
作者: 河合洋尚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概念   文化定义   文化人类学   客家研究   后现代主义   日常生活   客家文化   生活文化  
描述: 近年来日本的客家研究开始关注客家文化的两种性质:一是从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的所谓生活文化,这可以说是古典的文化人类学定义的学术概念;二是地方政府、学者、开发商或者旅行社创造出来的作为“族群特色”的文化,这是后现代主义转换后的文化人类学以及文化研究关注的文化。本专栏参考法国的思想家德·塞尔托(DeCerteau)的《文化的政治学》一书④,将前者的文化定义为“软性文化”(softculture),后者的文化定义为“硬性文化”(hardculture),从两种文化概念及其互动关系分析现代客家文化现象。
客家俗语的民俗来源分析
作者: 丘桂贤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简意赅   寓意深刻   生活气息   比喻形象   民俗活动   通俗语言   日常生活   客家  
描述: 俗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口头使用的通俗语言。俗语比喻形象,含蓄有趣;俗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俗语是生产、生活事象的反映和民俗活动的浓缩,俗语深具生活气息,换言之,俗语之源就是民俗。当今,虽然许多旧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已远离我们的视野,许多生产方式已经不再存在,许多民俗现象几近消失,但是,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在方言俗语中仍可找到反映民俗活动的痕迹和信息。
客家原乡的重儒以及客家先贤两种型态的儒家实践
作者: 潘朝阳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生存发展   汉民族   客家人   中国人   实践   儒家   日常生活  
描述: 一、前言中国人自孔子立下文化纲常之后,基本上就是以儒家为民族生存发展的定向标竿。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一支特别且优秀的族群。在承平时代,客家人于其日常生活中,重文教、尊道德;在存亡危急之秋,则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本色。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