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语言视角下赣西北客家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以修水县境内客家为例
作者: 卢继芳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变迁   赣西北客家   语言特点  
描述: 赣西北客家是客家人在江西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自明清入迁以来,其民俗文化有了较多的发展。从语言使用现象来看,客家话在赣西北客家后裔心中仍有较强的向心力,双方言现象是赣西北客家文化区的普遍存在。由于民俗文化具有传衍的连续性与变异性,客家人自闺粤迁入赣西北,百年后形成不同于迁出地闺赣客家文化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为典型语言特点轮廓逐渐模糊,文化心态呈现“避闭、开放”的转变,文化发展前景呈区域趋同态势,究其成因,赣西北客家文化独特风格的形成既出于民俗文化内在发展规律,同时又源于自然、政治等外在环境条件。
虔贞女校:近世深圳客家文化符号的折射
作者: 吴启琳   来源: 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变迁   虔贞女校   深圳客家  
描述: 清末民初,巴色差会传教士活动足迹遍布珠江、东江、梅江流域,并以虔贞女校的创立为起点,在新安、惠州、河源、梅州、兴宁等客家地区村落大量兴办教会学校.以虔贞女校为代表的教会学校的创办及其历史演进,是百年前西方传教士在广东传教办学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虔贞女校》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度揭示;而由该书所带出的社会背景及地方情况——深圳的时代社会变迁、客家传统风尚以及深圳客家人对待西式教育一类新事物的精神风貌等,实际是近世深圳客家文化符号的一种折射,为我们洞悉近世深圳客家地区民众社会生活乃至文化变迁等文化要素提供
主角与配角:客家传统礼俗中的吹打乐班与铜管乐队*
作者: 肖艳平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礼俗   铜管乐队   文化变迁   吹打班  
描述: 随着全球化影响,我国民间传统礼俗中已经出现了兼有传统吹打乐班与西洋铜管乐队的现象。历史悠久的传统是否在当下全球化进程中被打破,传统乐班的地位是否渐被取代,传统礼俗文化是否会由此改变?在对客家地区三个兼有中西乐班的礼俗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中发现,传统吹打乐班依然是礼俗的主角,铜管乐队仅作为仪式配角。铜管乐队的加入没有改变传统乐班的主体地位,却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礼俗仪节,为传统礼俗锦上添花。作为礼俗中新兴元素——铜管乐队的加入体现的是中国文化所具有强大的包容与吸纳能力,这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历久弥新的奥秘。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变迁
作者: 李建猛   钟俊昆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客家   文化变迁   文化传承   客家文化  
描述: 客家人在定居台湾的数百年间,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十分鲜明,有对原乡文化的传承,也有相对于原乡文化的变迁。在这一系列的客家文化传承与变迁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客家人常年的迁移生活、定居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与生活在其周围的其他族群的互动,是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旅游发展下的客家妇女变迁探讨
作者: 郑姝莉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变迁   旅游与发展   客家妇女   妇女特性  
描述: 客家妇女以其特有的族群意象受到海内外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客家妇女研究也是客家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客家社会的发展,特别在是客家商潮下客家旅游的时兴,传统客家妇女的特性也开始融入时代变迁的元素。
客家山歌与西北“花儿”的比较研究
作者: 赵亮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文化变迁   音乐形态  
描述: 本文对客家山歌与西北“花儿”从音乐形态和风格特征上进行比较,得出两者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并追根溯源,从两者的历史源流中找到理论依据,得出传统音乐跨地区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对我们今天研究山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客家研究.客家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变迁
作者: 李建猛   钟俊昆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客家   文化变迁   文化传承   客家文化  
描述: 客家人在定居台湾的数百年间,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十分鲜明,有对原乡文化的传承,也有相对于原乡文化的变迁。在这一系列的客家文化传承与变迁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客家人常年的迁移生活、定居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与生活在其周围的其他族群的互动,是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旅游发展下的客家妇女变迁探讨-以梅县雁洋镇下虎形村为例
作者: 郑妹莉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变迁   旅游与发展   客家妇女   妇女特性  
描述: 客家妇女以其特有的族群意象受到海内外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客家妇女研究也是客家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客家社会的发展,特别在是客家商潮下客家旅游的时兴,传统客家妇女的特性也开始融入时代变迁的元素。
“七界内”的客家意识初探-思考彰化竹塘地区福佬客族群意识之研究途径
作者: 陈逸君   来源: 研究与动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变迁   福佬客   认同   族群意识  
描述: 彰化地區,據稱是台灣福佬客最多、最密集的所在(郭伶芬2002),但除了移墾時代的福客關係、福佬客的祖籍來源、宗教信仰(特別是三山國王和媽祖信仰)外,社會大眾對福佬客的現實生活、文化行為、甚至是族群意識都不甚了解。因此,希望籍著彰化縣竹塘鄉「七界內」福佬客的研究,探討該地區客家子裔在時空流轉中認同變遷的因素與過程,瞭解他們安身立命的方式與想法,也希望能在此一福佬客風潮中,增進我們對這一群人的具體暸解,更重要的是,我們試圖從族群意識的理論架構,來理解在已然模糊的「福」「客」族群邊界中,福佬客如何還能切割出「我
台湾客家文化之创造和再创造——论客家文化的变迁
作者: 饭岛典子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客家   文化变迁   族群   客家文化   文化复兴  
描述: 台湾客家意识萌芽比东南亚晚一些。甲午战争后,客家名称在日本还不太普遍,一般把客家只认为粤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党政府不愿意向外宣传台湾(包括原住民)社会之多样性,于是客家研究也属于研究的禁区。1987年台湾解严后,台湾客家人才开始自己的文化保护运动。2001年台湾不仅开始保护传统文化,而且创造台湾客家文化(客家花布、桐花祭等等),力图把台湾建设成为全球客家文化与产业交流中心,这为海峡两岸客家交流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