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江西修水县客家话语音特点
作者: 卢继芳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音特点   客家话   修水  
描述: 修水地处江西赣西北,明清时期大量闽粤籍移民大量移入,移民所持客家话也由此进入了修水境地。客家人主要聚居于修水东南部及中部乡镇,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当地客家话融入不少赣语元素,如个别浊上字今读阴平,同时也对修水赣语产生不少影响,如东南部客家话腹地的强势辐射力推动修水东部赣语清化进程。本文以黄港镇安全村、何市镇团山村、征村乡车联村、山口镇柘蓬村、复原乡双港村5个方言点为代表描述修水客家话语音特点及演变趋势。
客家民俗“闹春田”的文化表达与价值诠释
作者: 陈萍   郭学松   赖秋莲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客家民俗“闹春田”的文化表达与价值诠释
从语言哲学观上看客家籍学生二语习得
作者: 汪莉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语习得   维特根斯坦   客家方言   语言哲学  
描述: 语言哲学为二语习得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客家籍英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和困扰。普遍语法假说、家族相似性、语言游戏说及生活形式观等语言哲学观为客家籍英语学习者在语音习得、词汇习得、语义习得和语用习得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哲学思考,将客家方言与英语进行对比,注重语言的迁移作用,有助于增强二语习得的信心,提高学习成效。
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形成的条件探析
作者: 曾祥辉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条件   客家文化  
描述: 客家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个分支,它在闽粤赣边地形成。它形成的基本条件为:第一,主体条件:客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概念,有其实存的主体;中原汉人移民及其融合的原住民是客家文化的主体;主体的形成必须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客家血缘因素与文化因素并存。第二,地域条件:一定的地域是客家文化物质基础的形成地;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繁衍生息构成生产力第一要素;在一定的地域发展经济奠定客家文化的物质基础;一定的地域是客家人口播迁的出发地和寻根的祖地。第三,时间条件:人口集聚和发展生产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客家民俗文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
客家童谣研究现状与思考
作者: 闫淑惠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童谣   统计分析   客家文化  
描述: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平台进行计量学分析,近十年来客家童谣研究研究成果总量偏少,高水平、代表性成果不多,但有明显上升趋势,应从增强关注意识,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重视研究方法的革新等方面加强客家童谣研究。
南康(浮石)客家方言的词缀研究
作者: 罗毅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缀   南康   客家话  
描述: 以赣南客家方言中的代表方言之一——南康(浮石)客家话为研究对象,对其词缀系统分前缀、中缀、后缀进行了全面而详细地探讨和研究,主要分析了南康(浮石)客家话中"老、阿、晡、打、子、佬、头、崽子(崽)"等词缀的语法特征、附加意义和主要功能,并且与广东梅县话和普通话进行了相应地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南康(浮石)客家方言词缀系统的自身特点,以完善和丰富赣南客家方言的语法体系。
对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婚姻传统嬗变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杨永俊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习俗   赣西北   本籍   客家移民社会  
描述: 随着本、客居住环境的逐渐趋同与经济社会的一体化现代化,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在客家传统婚姻习俗的变化最为显著与突出。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婚姻习俗的变化,整体观之,表现为对传统婚礼繁琐礼节内容的大量裁剪,走的是删繁就简之路;微观细析,则表现在结婚对象的打破本客分界与本地分界、结婚仪式与书表的极大简化、礼品形式与费用数量的变化等;对比考究,则深受当地本籍婚姻习俗的影响,呈现出本客婚俗合流的发展趋势。客家在婚姻习俗上与本籍婚俗的趋同,尽管并不足以影响到客家整个民系的保
客家爱国爱乡精神形成的文化心理
作者: 廖开顺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爱乡   文化心理   道象   意象   客家  
描述: 爱国爱乡精神是客家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客家迁徙到闽赣粤边地,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形成爱国爱乡精神。从人类文化心理视野来看,客家经历了幻象文化心理阶段,但很快形成意象文化心理,并且在理学的影响下,形成高度高度理性和系统化的道象文化心理,意象文化心理和道象文化心理是客家主要的文化心理,家国是主要的文化意象,爱国爱乡是意象文化和道象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但意象文化心理并没有因为道象文化心理的形成而退化,它一直是客家文化心理的主要形态。客家寻根谒祖则是对家园意象的追溯与回归。
普庵教与万载客家俗僧坛堂研究
作者: 杨永俊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俗僧   万载   坛堂   普庵教   客家  
描述: 赣西北万载从事民间宗教活动的职业人员分佛、道二派。与道教信奉张天师相对应,从事民间祭祀活动的客家俗僧以禅宗高僧普庵为鼻祖,自称普祖门下。调查显示,万载客家俗僧是分坛活动的,不同客家分布区俗僧的坛号不同,其活动状况也有较大区别。共同的祖师崇拜与大致相同的法事昭示着他们属于同一的民间信仰教派,即普庵教派。
普庵禅师与赣西北万载客家醮祭民俗
作者: 杨永俊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赣西北   普庵   醮祭   禅宗   客家  
描述: 本论文建立在社会调查基础上。由普庵禅师所弘继的临济禅宗领唱赣西北万载客家醮祭仪式 ,并由此形成其鲜明的祭祀民俗文化地方特色 ,这是禅宗发展史上一个十分奇特且值得学者深入探讨的历史现象。本文叙说了这一特定民俗事象的分布范围、祭祀特点、祭祀过程 ,并力图探讨它的历史来源 ,作合理的文化解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