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客家村落的过年习俗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客家纵横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客家村落的过年习俗
客家民俗对客家方言特点形成的影响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国际汉语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态度   客家民俗   客家方言特点   民俗语汇  
描述: 客家方言的特点的形成,除了语言内部规律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从客家方言使用需求的角度去了解,找到形成跟其他方言不一样的语音、语汇和语法以及语用表达系统的缘由。事实上,客家民俗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客家方言特点的形成、客家方言的传承和变化发展。
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传统文化   客家  
描述: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况。因此,对客家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关系要有一个准确的、辩证的认识,只有努力提炼客家传统文化精华,移风易俗,才能促进现代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山羊隔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历史关系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畲族   “山客话”   汉语方言   客家话  
描述: 山羊隔畲族“山客话”,在语言性质上是汉语方言,与客家话有极大的相似度,但是,山客话也有自己的身份标记.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关系非常复杂,与历史来源、生活地域和民族迁移、语言接触都有关系.
台湾客家方言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和启示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大陆   客家方言   汉语  
描述: 台湾客家方言研究以及两岸客家方言交流的主要情况,经验与启示。
湘方言的“娭毑”和客家方言的“(女哀)姐”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称谓词   湘方言   “娭毑”   客家方言   “姐”  
描述: “娭毑”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ηai33①的词音;“”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毑”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毑”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毑”和“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毑”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
客家话的"(女哀)姐"及与其相关的同源词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源词   "娭毑"   湘方言   苗瑶畲语   客家话   壮侗语   "姐"  
描述: 认为"娭毑"是汉语方言,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称祖母;一是尊称老年妇女.综合各地汉语方言以及苗、瑶、畲、壮侗语的情况来看,"娭毑"有如下几种意义:称呼母亲;称呼祖母;称呼外祖母;对祖母辈的妇女的尊称;族人对外婆的尊称."娭毑"主要在湘方言中使用;"(女哀)姐"主要在客家话中使用.就"娭毑"、"(女哀)姐"和"依呀"而言,至少可以说客家方言与湘方言、畲语、苗语、瑶语、壮侗语同源.
湘方言的“娭(母也)”和客家方言的“(女哀)姐”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称谓词   湘方言   “娭   女哀   姐”   客家方言       母也  
描述: “娭(母也)”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nai的词音;“(女哀)”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母也)”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母也)”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母也)”和“(女哀)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母也)”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
有没有客家方言的特殊词语?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特殊词  
描述: 客家方言词汇的范围;客家方言特殊词语举例
客家地区汉语次标准语的形成和特点
作者: 林清书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汉语次标准语   特点  
描述: 客家人所说的那种没有翘舌音 ,没有轻声、儿化的 ,带有浓厚地方色彩和书面语化的普通话 ,实际上就是一种汉语次标准语。它是伴随汉语标准语而来的 ,因为模仿汉语标准语才会产生这种次标准语。分析客家地区汉语次标准语的形成原因、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其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