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赣南客家音乐传统曲牌《长歌》(送郎调)艺术特征探析
作者: 戴彦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音乐   曲牌   艺术特征   长歌  
描述: 《长歌》也称《送郎调》,是客家音乐传统经典曲牌之一。本文从其产生,歌词特点,音乐要素特点,唱腔特点,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龙川客家话的选择问句
作者: 黄年丰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标记“啊”   龙川   选择问句   客家话  
描述: 龙川选择问句有五种基本类型(X,Y分别是选择问句的两个选择项):1X啊Y(啊/哩);2 X啡系Y;3系X啡系Y;4X啊啡系Y;5系X啊啡系Y。句末语气词一般是用"啊",也常用"哩",回答方式与普通话
读《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有感
作者: 林丽娥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   客家源流   客家方言群  
描述: 客家学学科建立已久,各方研究成果也很多,走在前沿的是开创者吴泽和其学生王东。关于最根本的问题"客家源流"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目前为止,王东在《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里面对客家源流的研究和定义是最为恰当的:客家方言群是宋元时期赣闽粤边畲汉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客家方言则是由江西中北部一带的移民所带来的早期赣语与早期畲语融合而成的。
客家文化视野下菊英形象的再认识——“诗怪”李金发笔下的客家美少女
作者: 彭永彬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教育   客家妇女   李金发   客家婚俗  
描述: 李金发小说《一个女性的三部曲》真实地反映了客家地区的社会生活、婚姻习俗以及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从客家文化视野的角度看,菊英形象对研究客家文化、客家历史、客家教育、客家婚俗、客家方言以及研究李金发的创作思想等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陈素宜之书写对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影响
作者: 王淑芳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素宜   文化寻根   客家文化  
描述: 现今的台湾社会充满许多外来文化,大多数的青少年沉迷当中。让青少年通过阅读了解并喜爱本土文化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此,文化寻根在儿童文学中成为重要的题材。本文通过对客籍作家陈素宜所撰写的客家文化之文本的研究,分析其对客家文化之阐述以及其文本对青少年认识客家本土文化的影响。陈素宜擅长运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并搭配大量饮食文化和民俗信仰、方言等,来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客家文化。
台湾文献中新发现的丘逢甲佚诗佚文
作者: 孔令彬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文献   佚诗   佚文   丘逢甲  
描述: 台湾早期文献《瑞桃斋诗话》《寄鹤斋诗话》《台海击钵吟集》各有一首《丘逢甲集》所没有收录的诗歌,这些作品也从未见他人介绍,应该是2001年岳麓书社版《丘逢甲集》所遗漏之作。难得的是三种文献的作者和编撰者皆是丘逢甲同时人,且均与其熟稔,因此,这三首作品是可靠的研究丘逢甲的新材料。另外,我们还在盛清沂主编的《国学文献馆现藏中国族谱序例选刊初辑》中发现丘逢甲佚文一篇。
慷慨悲凉 雄壮激越——读丘逢甲的爱国诗篇
作者: 洪静渊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精神   书院   人民起义   日本   清王朝   爱国诗篇   孙中山   丘逢甲   收复台湾   慷慨悲凉  
描述: 丘逢甲,字仙根,号蛰仙.又号沧海。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一个塾师的家庭。清光绪十五年中进士后,见仕途污浊,乃弃官归里,主讲于台湾书院。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战败,清廷惧敌求和,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丘逢甲闻讯奋起抗议,并率台湾人民起义抗日,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战败后被迫内渡,寄居岭南,兴办新学,始赞助康梁变法,后又支持
诗中有人:丘逢甲山水诗的主体参与:兼论近代山水诗中的剑气箫心
作者: 尹玲玲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中有人   近代山水诗   反传统性   丘逢甲  
描述: 丘逢甲本着诗中有人的创作观念,山水诗表现出较强的主体参与性。近代爱国诗人山水诗中或多或少亦具有这一特点,共同构成了近代山水诗坛的反传统性。
黄遵宪的《山歌》为何被推崇
作者: 李玲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手写我口”   胡适   《山歌》   黄遵宪  
描述: 胡适首先发现了黄遵宪的《山歌》的价值,其《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首开文学史推崇《山歌》之先河,他的观点不断地为后人引述和发挥,导致近百年来《山歌》成为黄遵宪所以被视为白话文的先驱者的一个标志。可是,《山歌》是黄遵宪自作,还是采集而来的?《山歌》是黄遵宪主张"我手写我口",利用民歌来革新诗体的贡献吗?为何黄遵宪同时代人所不曾读赏的《山歌》却被胡适大力推崇?有必要回顾和反思《山歌》的具体情形及其被推崇的缘由,以了解黄遵宪在怎样的历史情境下被推崇的。
黄遵宪《山歌》赏析
作者: 孙安邦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欣赏   诗歌   古代   民歌   《山歌》   黄遵宪  
描述: 山 歌 黄遵宪 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意。采其能笔于书者,得数首。自煮莲羹切藕丝,待郎归来慰郎饥。为贪别处双双箸,只怕心中忘却匙。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