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黄遵宪青年时期的思想
作者: 张应斌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思想   黄遵宪   批判精神  
描述: 黄遵宪青年时期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和四次科举落第,这些事件加深了他对晚清腐败政治的体验,也触发了他对封建文化弊病的批判,这主要表现在:他批判言、文分离的语言文字制度,批判腐朽的科举制度,并提出了言文统一的诗歌创作主张。对旧文化的强烈批判成为青年黄遵宪思想的主要特色,这对50年后五四新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论黄遵宪晚年的民族战争思想
作者: 魏明枢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战争   晚年   黄遵宪  
描述: 黄遵宪晚年坚决主张以民族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他的"尚武"思想。他深入反思了清政府的对外战争以及国防建设,强调要打有准备的民族战争。他还认为,良好的外交工作将有助于民族战争的胜利。黄遵宪的"尚武"思想是近代世界民族国家弱肉强食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他更崇尚睦邻友好与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黄遵宪的地方自治思想
作者: 张玉平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自治   思想   黄遵宪  
描述: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的形成直接根源于中国传统的地方自治理论,结合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权思想。其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是开民智,兴绅权,设议会;目的是为了实现君主立宪;保卫局、南学会、课吏馆的设立则是其具体形式。在中国近代史上,黄遵宪的地方自治制度代表着由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的一种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对中国政体的有益探索。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其地方自治理论的先进性和缺陷是同时存在的。
黄遵宪和湖南保卫局
作者: 周望高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警察机构   黄遵宪   湖南保卫局  
描述: 黄遵宪是我国杰出的外交活动家、思想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湖南维新运动期间,他主持了多项新政,其中最重要的是湖南保卫局的创办。湖南保卫局被视为中国最早的警察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试论黄遵宪的咏物诗
作者: 汤克勤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物诗   黄遵宪   创新  
描述: 黄遵宪的咏物诗虽然少,仅40几首,但在其整个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分析其咏物诗数量少的原因,论述其咏物诗的创作情况和分类,探讨其对传统咏物诗的继承和创新,从而得出黄遵宪的咏物诗的价值。
论黄遵宪的革新思想
作者: 张应斌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   黄遵宪   变法维新  
描述: 黄遵宪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新政体,形成了他的“政治革新”思想;在文化思想上主张从文化工具、文化内容到意识形态的改革,形成了他的“文化革新”思想。黄遵宪的革新思想深刻而又超前,在晚清思想史上具有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起点的意义。
黄遵宪香港诗歌欣赏
作者: 丘立才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诗歌   香港   黄遵宪  
描述: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思想家、改革家、诗人黄遵宪五次到香港,写下了不少感怀香 港的诗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饱醮浓墨如此深情地抒发对香港感受的诗人。这些诗歌抒发了诗人以 "杜鹃啼血"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以"精卫填海"的强国决心,非常值得今人欣赏。
近代人士评黄遵宪综述
作者: 冯君   韩小林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代   梁启超   日本   黄遵宪  
描述: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和著名诗人,他经历了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等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黄遵宪具有重要影响,认真研究近代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对黄遵宪的评价,有利于全面了解黄遵宪,进一步推进黄学的研究。
试论黄遵宪的民族国家观
作者: 严飞生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主义   黄遵宪   民族国家  
描述: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诗人、外交家、改良思想家。他生活在国势疲弱的清朝末年,眼见内忧外患,满怀强国之志。作为外交官出使东西列强,为列强的强大和先进所触动,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转变、升华,逐步树立起现代民族国家观念。
远瞻与“缺憾”:黄遵宪书面语变革诉求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面语   黄遵宪   变革诉求   远瞻与“缺憾”  
描述: 黄遵宪以文化启蒙先驱的姿态倡导书面语变革。他早年的"我手写我口"与"言文一致"等诗歌理论与创作对中国新文学建构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他高瞻远瞩,深刻揭示了语言革新的方向与最终目的,即作为白话的书面语必将成为正宗语言,但是,也留下了"缺憾",书面语变革的难题正是后人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对于黄遵宪书面语变革问题的考察不仅有助于准确而深入地把握其诗歌理论的深刻内涵,而且能够切实地理解在晚清至现代文学转型中书面语变革诉求的艰难与复杂性。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