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 刘宇   何小芊   来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  
描述: 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通过对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的细致梳理,概括出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提出旅游开发对策。
教育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紫金县客家花朝戏为例
作者: 曾晓辉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花朝戏   教育视野   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金县  
描述: 花朝戏是广东省紫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小戏。它起源于紫金客家地区请神禳灾的仪式活动,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起源、文化内涵、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并从教育的角度,对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
福建宁化夏坊“游傩”研究: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作者: 张桃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坊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游傩   客家  
描述: 宁化夏坊"游傩"是古代傩文化的一种遗存,是珍贵的原生态文化,也是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夏坊"游傩"无论傩神、面具、法器、道具、仪式还是禳神,处处显示出它的古朴神奇,其文化内涵的魅力体现在傩神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傩祭与庙会相结合,原始宗教与民俗节庆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作为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化夏坊"游傩"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紫金县客家花朝戏研究
作者: 郑紫苑   来源: 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花朝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金县  
描述: 花朝戏是河源紫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它起源于河源客家地区请神禳灾的仪式活动,体现了该地区的文化特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起源、意义、文化内涵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意见。
客家文化“舞麒麟”
作者: 刘明军   江鸟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文化形态   思维方式   民间艺术   城市化进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要内容   情感因素   客家文化   深圳  
描述: 舞麒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深圳(原宝安县)民间艺术中有"西狮东麟"的说法。如此厚重的非物质文化形态,蕴含着当地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情感因素,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传承、发展麒麟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元宵时节看客家
作者: 岳桦   来源: 世界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节庆文化   连城   名录   元宵   龙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花灯   习俗   客家  
描述: 正月十五,记者走进闽西连城,走古事、游大龙、闹春田、游花灯、烧炮竹,在浓浓的节日欢庆中,亲身经历这些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客家节庆文化。
唢呐声声 客家奇葩
作者: 李小华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唢呐   不完全统计   客家人   艺术人生   于都县   中央电视台   开幕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  
描述: 于都唢呐名片 江西于都唢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就盛行于民间。据不完全统计,于都县现有唢呐乐队八百多个,唢呐乐手二千多人,是名符其实的“唢呐艺术之乡”。 1994年,于都百支唢呐在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开幕式上精彩亮相。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对于都唢呐进行了专访;1995年,于都唢呐艺人与文化部艺术家“重走长征路”慰问团在长征渡口同台演出;2002年,中央电视台大年初一的《新闻联播》播放了于都人民用唢呐喜庆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新闻;2004年,于都唢呐艺人表演的《唢呐迎亲》参加第19届世界
赣南客家舞狮文化解读
作者: 谭东辉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狮   赣南客家   宗族   客家先民   文化交流   客家人   狮子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   中国民间  
描述: 狮子在中国民间被视为"祥瑞之兽",人们希望以狮子"百兽之王"威武、勇猛的形象,来驱魔避邪,祈求和平、安宁。舞狮源于汉代,见载于《汉书·礼乐志》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