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被遗忘的工作女性——经济大萧条时期的马来亚客家琉琅女(1929—1933)
作者: 陈爱梅   来源: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来亚   琉琅女   经济大萧条   客家研究  
描述: 论文通过查阅典藏在马来西亚国家档案局的档案文献和田野调查,梳理和分析了在马来亚以洗琉琅为生的中国客家女性,在1929年至1933年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其中包括支柱的工作型态及女性对于
马来亚半岛客家中医留医所之花果飘零
作者: 王琛发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来亚   马来西亚   20世纪   中医院   客家人   治病   19世纪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  
描述: 一、前言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在马来西亚多处市镇,曾经出现过不少由客家人主导的乡会所创设的中医留医所。这些中医治病的留医疗养单位,各自以“回春所”等名义命名,目标为服务各自的下层同乡,可说是马来西亚国内最早提供留医设备的中医院。如今,这些专供会馆同乡治病疗伤的留医所虽已不复存在,但后人还是可以从一些馆史文献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它们的痕迹。
东南亚客家社会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 廖楚强   来源: 海交史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地区   马来亚   客家民系   客家移民   客家人   华侨华人   吉隆坡   回顾与展望   十八世纪   客家社会  
描述: 客家是一支很有创业才华,艰苦奋斗的汉族民系。在历代战乱中,汉族从中原地区逐渐向南中国迁移。大概在晚唐五代期间,迁徙到闽粤赣边区的汉族居民,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在特殊的亚热带地理环境孕育之下,逐渐形成了一支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的独立的汉族民系。这就是客家。闽西、粤东、赣南,是客家民系的原住区。
连枝与扎根:槟榔屿客家乡会祭祀习俗研究
作者: 王琛发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马来亚   客家人   历史记忆   槟榔   祭祀习俗   文化意识   保护神  
描述: 槟榔屿是马来亚地区最早出现客家人组织的地方,本文以当地嘉应、增龙、惠州、大埔、永定五属客家人的组织历史为例,说明它们历史以来的主要活动是崇拜开拓先人、原乡神明以及先贤化身的本土保护神,通过
先贤、神圣香火、开拓主权:华南原乡与南洋信仰版图的互相呼唤:以马来亚客家先民为主例
作者: 王琛发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来亚   主权   华南   客家先民   信仰   版图   原乡   南洋  
描述: 一、转客居为家园的传统实践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沙叻秀新村,大同华文小学正式创办于1911年,校园内有谭公庙,庙内至今悬挂当地先民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献给谭公爷的“万古纲常”匾额。到今天,沙叻秀这个昔日客家老“村”其实已经演变成国家首府所在市区的一部分。可是
梅州客籍企业家在海外创业的经验:以马来西亚丘思东为案例
作者: 黄文斌   张晓威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来亚   经验   马来西亚   梅州   后发展   海外创业   知名企业家   案例  
描述: 一、前言 丘思东(1931-)是马来西亚霹雳州金宝镇(Kampar)的知名企业家。祖籍梅州的他,3岁时便随其父来马来亚,在霹雳州金宝镇落脚,并在此落地生根,闯出一番精彩的人生及事业。他的事业基本上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85年以前开采锡矿,第二期为1989年以后发展屋业、酒店业及国际教育业。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