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客家往事(三篇)
作者: 温燕霞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娘子   奇异   红丝线   绣花   客家地区   客家人   女子   记忆   色泽   茶水  
描述: 红丝线 红丝线、绣鞋头,绣只鸟儿成双对,绣只鸳鸯水里游,绣只荷包跟郎走啊,绣根腰带把郎锁,绣块头帕遮风雨啊,绣件衣衫把妹嫁,绣个百年好合贴上门啊,绣个子子孙孙喜盈盈。 奶奶的歌声穿过夏夜懊热、浓稠的夜色,顽强地从记忆的隙缝里飘来,袅袅的在我眼前颤动。我眼前一亮,似乎看见三十多年前的那盏油灯“噗”地爆出粗壮的灯花,奶奶瘦小的身影倏地占据了整面墙,浅浅地黑出几分奇异。当奶奶坐在嘎吱嘎吱响的竹椅上,端着竹绷,扬起手腕,熟练而又优雅地穿针引线时,那纤细如发的红丝线竟在灯光下膨大成麻束。它们随着奶奶的动作舒卷变幻,
客家茶亭
作者: 冬儿   潘日明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联   崎岖   客家地区   客家人   建造者   亭子   风景名胜区   行人   茶水   道路  
描述: 走在客家地区的崎岖山道上。便会看到那山路上,岭岗上,峰巅上,田垅边的各式各样的客家茶亭。茶亭,简言之,它是供行人歇足、饮茶、遮光、避雨的亭子。《辞海》中(园冶·亭)载:"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客家茶亭,大多设在古道路旁、桥梁上,或设于田垅、园、塅边角者,或是风景名胜区。客家地区多为山区,山高路远,道路崎岖,交通不畅。旧时客家人为了谋生,只能靠双脚往来奔波于山间小路,有挑担经商的,有探亲访友的…"一路上,或骄阳似火,或暴雨倾盆,其情其状,苦不堪言。此时,行人自然会产生这样的念头:若有一亭子供人憩息,
武平的客家茶亭
作者: 郑启五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平   闽西   上山下乡   史料记载   前兆   客家人   革命老区   客家社会   茶水   民俗学  
描述: 1969年上山下乡,到了一个闽西革命老区客家人聚集的山区,叫"武平"的地方。这地方,每走几里路,都有一座茶亭。每当赤日炎炎,口干舌燥,头也晕晕的,有些中暑的前兆,这时小路边便出现了一个土屋,三面墙,靠路的一面没有墙,这就是所谓的"茶亭"了,让路人休息的地处。民俗学家称:茶亭是客家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象。有史料记载,光是一个武平县,就有茶亭600余座,还大多有文绉绉的亭名,如"普济亭"、"登云亭"、"回澜亭"等等。但
武平的客家茶亭
作者: 郑启五   来源: 茶叶经济信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平   闽西   知青   上山下乡   毛泽东选集   客家人   朱德   南山楂   客家社会   茶水  
描述: 1969年上山下乡,到一个闽西老区客家人聚集的山区,叫“武平”的地方。有一回我和几个知青朋友从永平公社步行到中堡公社,走的是红土镶着卵石的小路,要经过一个叫“孔厦”的村庄,有一位知青称,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某篇文章的注释里,有“毛泽东与朱德率红军经孔厦到永平”的字样。我说我怎么没有见到过,而他却信誓旦旦。我也希望他说的是真的(事后翻烂了第一卷,并没有发现这样的注释)。赤日炎炎,口干舌燥,头也晕晕的,有些中暑的前兆,这时小路边出现了一个土屋,三面墙,靠路的一面没有墙,这就是所谓的“茶亭”了,让路人休息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