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明清时期气候变化对客家迁徙的影响
作者: 林琳   李诗元   来源: 经济地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客家人   迁徙   气候变化   明清时期   经济周期  
描述: 客家迁徙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乃至中华民族迁移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客家迁徙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战乱、人口增长、耕地产量不足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岭南经济发展周期对客家迁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的分析方法发现,客家播迁的经济因素受明清时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周期大致同步,与客家人迁徙纬度变化呈现大体共振的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了气候因素,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明清封建社会时期,是影响客家人迁徙最根本、最深远的因素之一。
程旼与梅州客家先民南迁考
作者: 梁德新   来源: 广东史志(视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迁   岭南地区   客家先民   梅州   客家人   秦朝   迁徙   龙川县  
描述: 据冯秀珍教授的“客家人六次迁徙说”,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时就来到了岭南地区,秦朝将领赵佗驻军广东龙川县。秦朝时,有没有客家先民定居梅州境内?程欧是不是梅州最早的客家先民之一?本文以罗香林的“客家人五次迁徙说”为基础,以程欧举族南迁为引线,浅述梅州客家先民的迁徙历史及梅州何时成为客家聚居地。
客家历史新探
作者: 梁肇庭   来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族集团   岭南地区   施坚雅   县志   文化特点   罗香林   闽粤赣边区   东南沿海地区   贸易   区域系统研究法  
描述: 梁肇庭博士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12月至1982年1月在厦门大学进行短期研究.本篇为梁肇庭教授在历史系师生座谈会上的一次发言稿,运用西方社会学中的种族集团概念和区域经济系统观念,特别提出Ethnicity一词,以探讨客家的历史.本刊特于发表,以便读者了解国外学术动态.
龙川·赵佗·南越国·客家——“客家先民首批南迁与赵佗建龙川2212年纪念学术讨论会”侧记
作者: 田人隆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越国   岭南地区   学术讨论会   赵佗   客家先民   历史文化   罗香林   龙川县   历史功绩   形成过程  
描述: 龙川·赵佗·南越国·客家——“客家先民首批南迁与赵佗建龙川2212年纪念学术讨论会”侧记田人隆龙川是广东东部的一个县,说得准确一点,应该说是一个小县,至今常住人口也不过80万人。由于地处粤东山区,偏僻,贫困,因而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京九路的开通,使...
梅州的教育文化
作者: 夏远鸣   来源: 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地区   东北地区   梅州   客家人   教育文化   新中国成立   文化之乡   嘉应州  
描述: 梅州,清代称嘉应州,地处粤东北地区,现下辖梅县、蕉岭、丰顺、平远、大埔、五华六县及兴宁市。这里是客家人主要的居住地,也是海外客家人的故乡。与许多岭南地区一样,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里是一个炎荒之地,朝廷官宦贬谪之所。自宋代起,这里始设书院,教化得以兴起。到清中叶时,文风达到顶峰,成为整个岭南的“人文秀区”。这种文教昌盛,一枝独秀的态势,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故此,梅州被誉为“文化之乡”。
叶剑英与东山书院
作者: 林阳   陈达辉   来源: 海峡教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崇文重教   勤俭办学   东山书院   广东省梅州市   东山中学   学生自治   教学用具   福建前线   竭尽心力  
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东山状元桥畔的东山书院是岭南地区著名的书院,承载着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记忆。1913年,在梅州务本中学就读的青年叶剑英因不满学校当局压制言论、迫害进步学生的行为,与100多名进步师生退学,在有识之士的支持下,于东山书院内创办"私立东山中学"。其后的近3年间,叶剑英连续两次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他和同学们自制教学用具,勤俭办学,还成立国文、英文、数学、理化、社会等研究社,设立演说会、游艺会、新剧社等组织,一时东山书院名声远播。离开东山书院后,叶剑英投身时代大潮,为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竭尽心力,成为2
丘逢甲:开创潮汕近代新学先声
作者: 郑少斌   来源: 客家文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岭东同文学堂   韩山书院   东山书院   仲阏   潮汕   丘逢甲   岭南文化   客家文化   岭云海日楼诗钞  
描述: 岭南地区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自成系统,文化特点鲜明,而且有着一定程度的交流融合。但相对来说,客家与潮汕的交往最为密切,不仅在地域上一衣带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各个领域都互为交融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也是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研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从本期起,以“客家名人在潮汕”为题刊发系列专稿,探寻客家与潮汕的历史交往,敬请垂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