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叶剑英与毛泽东
作者: 叶文益   来源: 广东叶剑英研究会 广东叶剑英基金会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叶剑英   毛泽东  
描述: 本书包括:相会在中央苏区、同舟渡难关、特殊的使命、开国领袖与北平市长、解放华南、大动乱的年代、不寻常的1976年等内容。
1949:叶剑英与北平
作者: 汤家玉   来源: 北京党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剑英   古都   北平   毛泽东  
描述: 1948年底,古都北平即将解放。毛泽东亲自挑选,任命叶剑英为新北平第一任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是如何完成毛泽东交给的重任的呢?一、和平接管,确保政权平稳过渡叶剑英把接管旧政权、建立
少年有奇志 终生显精神——毛泽东、叶剑英少年诗作浅析
作者: 郭明   来源: 广东党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剑英   诗歌   艺术风格   毛泽东  
描述: 毛泽东同志和叶剑英同志,他们二人都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都是著名的诗人。比较他们二人在少年时代的诗作,可以发现,他们都在自己的诗中表达了远大的志向,并且终生为之奋斗。了解和研究老一代革命家少年时代的成长道路,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培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叶剑英
作者: 于继增   来源: 文史精华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剑英元帅   中国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   历史走向   拨乱反正  
描述: 提起叶剑英元帅,许多人便会想起毛泽东送他的那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事实确实如此,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叶剑英总是敢于挺身而出,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避免了劫难和挫折,也因此改变了历史
叶剑英与20世纪四位历史人物的因缘际会
作者: 刘万军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剑英   蒋介石   毛泽东   孙中山   邓小平  
描述: 回顾近代中国百年历史都不能不提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四位人物。然而开国元帅叶剑英在近90年的人生中与这四个人都有过奇妙的因缘际会,他是孙中山的护卫,也是蒋介石的爱将,他救过毛泽东的性命,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
周恩来与叶剑英的52年:扶持见证生死之交
作者: 本刊   来源: 人民文摘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叶剑英   皖南事变   撤回   延安   毛泽东   周恩来  
描述: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一年后即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附马巷7号一个官宦人家,周恩来比叶剑英小1岁。1924年,两人在黄埔军校
毛泽东看叶剑英的“大关节”
作者: 陈晋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叶剑英   关节   毛泽东   历史转折   悼词  
描述: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为什么把这两句话送给叶剑英?素有儒将之称的叶帅为何能在历史的大关节处谋虑缜密、明断是非、果敢抉择?为何他的大智大勇,非凡胆识得到党内尊崇和为人们广为传颂?毛泽东的识人之明和对叶剑英的信任之深、倚寄之重,体现在哪里呢?
毛泽东看叶剑英的“大关节”
作者: 陈晋   来源: 党的文献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叶剑英   关节   毛泽东   历史转折   悼词  
描述: 1986年叶剑英逝世时,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更为人们传颂的,是毛泽东送给他的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素有"儒将"之称
毛泽东亲调叶剑英羊城护平安
作者: 李迅   来源: 中外书摘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剑英   国民党政府   华南   毛泽东     平安   军阀  
描述: 毛泽东毅然将接管大华南的重任交给叶剑英 1949年7月的华南,灾难深重弹痕累累的土地,已成为毛泽东统揽全局的重要棋子。这里是粤桂两系军阀的大本营,不仅有从南京逃亡至此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府和文武百官,而且毗邻香港、澳门,西连越南,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段]
毛泽东对十大元帅的独特评价⑩: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
作者: 仁敏   来源: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元帅   评价   叶剑英   陆海空三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泽东   战役军团  
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最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十位元帅各自在性格、能力、工作方式等方面,特点非常鲜明。在长期并肩协作的过程中,毛泽东曾对他们有过详略不一、独到生动的点评。
< 1 2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