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博白客家源流初探
作者: 陈谟志   黄征旺   来源: 广西地方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原汉人   客家民系   南流江   普通话   客家先民   汉民族   客家源流   客家话   博白县   广府话  
描述: 博白客家源流初探
客家方言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作者: 饶秉才   来源: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素   普通话   江西省   修辞意义   客家方言   汉语   客家话   动物名词   词义   四川省  
描述: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或“客话”,个别地方也称“(亻厓)话”、“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它是汉语七大方言中内部比较一致的一个方言。通行地域: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台湾境内和四川湖南部分地
客家方言词汇说略
作者: 李作南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素   普通话   多音词   同义词   方言词汇   客家方言   构词法   客家话   古代汉语   汉语单音词  
描述: 客家方言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区。这里所讨论的,是广东东北部五华华城客家话。一现代汉语各方言,都是从古代汉语分化发展下来的。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优势,后来逐渐向多音词发展。近世以来,汉语已经由单音词占优势发展为多音词占优势。客家方言据记载是从东晋以来至清朝乾嘉前后随着中原一带汉族居民多次向南迁徙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今天,客家话中仍然保有非常丰富的单音词。这些单音词,有一小部分是近世以来产生的。其中包括一些科学技术术语,
客家话的几个语法特点
作者: 刘玄恩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程度副词   普通话   汉民族   形容词   修饰   客家话   语法特点   民族共同语   名词   语法现象  
描述: 大同中仍有小异,试看如下几个方面:一、程度副词能修饰限制名词在普通话里,名词的语法特点之一是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限制。如不能说“很水”、“很树木”等。但客家话的程度副词常常可以修饰限制名词。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能受程度副词修饰限制的名词是形容词的兼类.
本地、福佬、客家的由来与发展
作者: 杨成志   来源: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广东人   普通话   广府人   文献资料   文化传统   社会历史   方言   孙中山   性格特点  
描述: 广东人是由“本地”、“福佬”、“客家”说三种不同方言的地域集团混合融化而成。他们的由来、发展、分布、性格特点和方言,在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各方面,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探讨。要明确其全貌和底蕴,不仅须调查研究,而且应参证文献资料。因此,我想概括地、摘要地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错鄙之处,尚望读者指正。现分别简介如下:
大余县城客家话音系(摘要)
作者: 刘金荣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舌尖中   普通话   自成音节   历史趋势   大余县   客家方言   古入声字   客家话   音系   韵母  
描述: 大余县城客家话音系(摘要)大余是地处江西西南角的一个山城小县,历史上是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县志上记载的几次移民与“客家”形成的历史相吻合,研究客家史及客家方言的专家均把大余列为纯客家住地。大余县城客家话音系有十九个声母(含零声母),没有翘舌音声母,舌...
客家方言中营前话的音素和音位
作者: 蔡筝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补分布   辅音音位   普通话   声母   客家方言   元音   韵母   音节   和音   音素  
描述: 营前是个不大的圩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地区上犹县的西北部。它不但是营前公社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邻近四、五个公社的文化和经济中心,此外它还跟崇义、大余、南康、遂川、万安、桂东(在湖南省)和南雄(在广东省)等地长期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营前话是客家方言赣南片的一种土语。它的流通范围颇广:如果通过上犹县城西面的陡水和北面的寺下画一根直线将上犹县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就是营前话的流通区,面积约占全县的五分之三,人口十二万左右。
梅县客家方言词汇散论
作者: 陈亦良   来源: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县话   普通话   客家先民   客家移民   唐末宋初   客家人   方言词汇   土著人   客家方言   客家话  
描述: 梅县,地处广东东北部,现是客家人居住的腹地。这里的先民有的远自五代以前就迁来了,但为数极少,他们真正大规模地涌入粵东地区还是唐末宋初的客家人第三次南迁。客家先民初到梅县时,当地并非是一块荒无人烟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而是早有土著人——畲族人在那里生息,但为什么梅县后来会成为一个纯客县呢7答案在温仲和的《嘉应州志》上可以找到:“南宋……郡,土旷民惰,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汀赣侨寓者”就是初到梅县的客家先民,由于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很快便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并迅速发展壮大。到了元末,客家移民的住地,政府
毛里求斯华人客家话的变迁
作者: 辛林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通话   新华人   客家人   华侨华人   毛里求斯   青年时代   客家话   词汇   英语   祖父  
描述: 客家话在毛里求新华人中间已经使用了多少年?笔者说不出一个确切的敷字。虽然最早的资料载明1830年的时候岛上有69名中国人。但这些中国人是不是客家人不得而知。因此,不能推论客家话在毛里求斯已经使用了160余年。不过,客家话在毛里求斯恐怕至少有100年的历史。这样说大概不会说多了而只会说少了。因为笔者的祖父是在清朝(1644—1911)的时候乘帆船去毛里求斯的。他是嘉应州(今梅县)人,大约生于19世纪40年代后期或50年代初期。一般人漂洋过海都在青年时代,最迟不会超过中年,所以我祖父去毛里求斯的时间不应该晚于
台湾客家节庆民俗文化研究:以苗栗元宵[火旁]龙为例
作者: 邱英政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通话   节庆   元宵   台湾地区   民俗活动   舞龙   民俗文化研究   客家  
描述: “[火旁]龙”就是用鞭炮炸龙,“[火旁]”客语发音为“棒”,就是普通话“炸”的意思。“[火旁]龙”为苗栗客家之传统元宵活动。台湾各地皆有舞龙之民俗活动,唯独苗栗客家发展出“[火旁]龙”的习俗。早期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