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客地风物 粤东北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
作者: 江金波   来源: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广东省   研究   客家  
描述: 客地风物 粤东北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
客家火龙民俗
作者: 江金波   来源: 寻根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民俗   汉民族   娱乐方式   舞龙   客家  
描述: 客家火龙民俗
客家宗教文化之旅
作者: 江金波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特性   金山   祖先崇拜   客家民系   文化景观   宗教文化   人文精神   美好愿望   重要内容   浴佛节  
描述: 梅州客家民间信仰多元,尤以释教与道教最盛。清末程乡曾出现207座寺庙,解放前更达300多座。目前市区佛教寺庙仍有数十个,如大觉寺、西岩寺等。每年九月十八日"浴佛节",游人云集,蔚为壮观。道教方面,梅州"吕大仙"与泰国的吕祖大仙同宗,常得国会支持,每年有七月十五日盂兰节普度亡魂的习俗。市区金山的吕祖庙就是一处道教圣地。祖先崇拜也是客家人神圣的信仰。几乎每姓都有祠堂,十分重视编修族谱的工作。文昌庙、城隍庙等都是具有道教色彩的庙宇。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也是形成客家人强烈的族源观念、乐施
客家名人故里行
作者: 江金波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剑英   名人故居   历史名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旅游开发   故里   辛亥革命时期   黄遵宪   抗日战争时期   文化积淀  
描述: 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梅州众多历史名人。历史名人张九龄、文天祥、刘岩等都曾留驻梅州;宋、明两代,梅州是南方抗元、抗清义军的重要基地,涌现忠义之士无数;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为此,一代文豪郭沫若曾赞誉梅州"文物由来第一流"。近现代梅县就有黄遵宪、蔡蒙吉、宋湘、叶剑英、朱云卿、张民达等名流,现存不少名人故居成为本地文化旅游开发的载体。市区的名人故里主要有黄遵宪故居~人境庐、朱云卿故居等。
客家山水揽胜
作者: 江金波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景观组合   平远县   五指石   名胜   水域风光类   自然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环境   山水景观   瀑布  
描述: 山水景观是梅州自然旅游资源的基础,洁净的山地生态旅游环境,多样的山水景观组合,向国内外旅客展现多姿的色彩和无限的魅力。依照国家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法,可以将梅州境内山水景观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消闲求知健身类等。地文景观类以丹霞景观最为瞩目,主要分布于平远县境内,其中南台山和五指石开发较好。前者位于平远西南石正镇内,海拔640多米,距平远县城大柘镇12公里,是粤东八大名胜之一。南台山奇峰突起,
试论梅州客家文化中心的形成
作者: 江金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人地关系   文化中心   客家文化  
描述: 审视客家文化在粤东北的复合成型过程,显见客家文化中心的空间转移。期间,随民系人口的转移而发生的文化传播,是中心转移的直接动力,而客家大本营区域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是根本动因。闽西与赣南处于大本营区域的上游,决定了其文化中心的瞬时性及其作为客家文化的边缘性。由于西翼的广府文化与南部的福佬文化的双重阻力,加之后期文化的快速自觉,位居大本营腹部的梅州,其客家文化迅速整合成熟,成为现时的客家文化中心。
客家文化的二元结构及其文化生态解释:兼议客家文化的审美辩证
作者: 江金波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审美   文化生态   二元结构   客家文化  
描述: 客家文化具有鲜明的二元结构,这在诸多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文章分析客家文化二元结构显现层面及其文化特质,基于文化生态系统理论,解析了客家文化二元结构的成因。认为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与小农经济的惯性造就了客家文化的传统性;而消极的宿命、迅速的经济发展和改革思潮对原始性造成的振荡,衍生了其过于前卫的特性。二元性导致客家文化的审美困惑,对传统本土文化的眷恋复归与批判责难交织,统一于客家文化审美的主体。
丰顺客家烧火龙
作者: 江金波   谭楚湘   来源: 神州民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丰顺客家烧火龙
车八岭保护区里的始兴客家围楼
作者: 江金波   来源: 人与生物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客家围楼   保护区   车八岭   旅游发展   始兴县   民居建筑   传统文化   客家文化  
描述: 东湖坪:始兴客家围楼村落的缩影仲春的天,孩子的脸。始兴标志性的客家建筑——围楼,在细雨霏霏的春日里愈发显出神秘与苍凉。车八岭保护区管理局的吴智宏副局长为我们物色了一名学者"导游"。他就是始兴县政协副主席廖晋雄先生。或许是客家文化共有的渊源,或许是始兴客家特有的魅力,老家远在粤东梅州客地的廖先生,十分钟情于始兴客家文化研究,对本地的每处文化景观如家数珍。
围龙屋——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建筑文化景观
作者: 江金波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抬梁式   半圆形   北京四合院   文化景观   建筑学界   围龙屋   民居建筑   古朴典雅   穿斗式  
描述: 在梅州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随处可看到许多独具特色、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一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它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其外观呈方形与半圆形结合,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盘缠的巨龙,故民间称之为"围龙屋"。其设计与建造,融防卫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身,充分显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