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苏区歌谣赏析:客家妇女的精神面貌与革命斗争生活的赞歌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面貌   客家妇女   革命斗争   苏区歌谣  
描述: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红色苏区,客家妇女以乐观的生活姿态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仅自己积极为革命而斗争,而且以心灵的热切希望与火热、动情的苏区歌谣(主要是革命情歌)鼓励男同胞参军参战。客家妇女以其昂扬的斗志,谱写了一曲曲革命斗争胜利的赞歌。
文化先驱的矫健身姿 黄遵宪在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历史地位研究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人物研究   1905   黄遵宪   1848   文学研究  
描述: 晚清至现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中,黄遵宪扮演了一位不可替代的了的历史角色。日本体验的阵痛与感愤,他以先觉者、启蒙者的姿态对晚清末世进行了深刻的症候式把脉诊断,揭示末世的需要在于“改革”,效法“泰西之变”。黄遵宪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则表现为“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在黄遵宪的文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的实践中,人们仿佛聆听了20世纪中国现代化隐伏的足音,目注到20世纪中国新文学运动即将临近的曙光。本书第一次正面地、全局性地,考察了黄遵宪在中国新文学建构中所建立的历史奇勋。以事实为立论,进一
黄遵宪诗歌新语词运用之考释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释   拿来主义   审美趣味   黄遵宪   新语词  
描述: 作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拿来主义"者,为了表现新事物、新思想、新世界,黄遵宪在其诗歌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新语词。这些新语词诗歌与同时代诗人所创作的"新诗"单纯采用外来翻译词语和自造隐语而使诗意无从索解不同,是熔铸新思想以入旧风格。他创作的律诗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新语词,清晰而不呆板,并未给他的诗歌格律造成任何破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透露出现代诗歌的新气象,但也仍然恪守着中国诗歌传统的美学原则与审美趣味。黄遵宪以新词入旧诗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在这方面开创之功对后来诗界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世界视野与忧世情怀:黄遵宪诗歌创作的现代阐释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忧世情怀   诗歌   世界视野   黄遵宪  
描述: 晚清是一个新旧交替、中西合流的剧烈动荡而变革时期。在中国由近代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黄遵宪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在此,以黄遵宪世界视野的诗歌创作思想与时代思潮之互动为纬,以黄遵宪忧世情怀的现实变革诉求及其不断发展创新为经,深入考察黄遵宪文学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深刻影响。从纵横交错的宏观层面、从现代的角度阐释黄遵宪诗歌的艺术与思想的深厚蕴意。
从黄遵宪到胡适:“五四”新文学何以可能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察   滥觞与源流   黄遵宪与胡适   “五四”新文学  
描述: "五四"新文学产生之后,人们有理由追溯其产生的历史必然原由,也就是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寻找新文学变革的历史渊源。研究者试图作出各种阐释,由于研究目标的差异,势必产生偏颇。"五四"新文学并非舶来品。论文试图从重要历史人物的角度考察中国新文学的滥觞。将其发生还原到新旧交替、中西杂糅的特殊文坛风气中,细绎这一根本现象。据事实以立论,揭开历史的朦面—从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复杂背景,即可细究中国新文学发生的最初动因,其巨擘推手就是承先启后的两个关键历史人物—黄遵宪与胡适。从黄遵宪到胡适,在理论链条和文
从黄遵宪到梁启超:中国小说理论建构的推演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小说界革命   文学革新   黄遵宪  
描述: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革与勃兴,成为中国文学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环。本文据事实以立论,从"人物"的角度、从"史"的视野出发对其进行考察。将中国小说还原到中国古代至现代新旧交替、中西杂糅的特殊文坛风气中细绎它的根本动因——作为有时代影响的历史巨人的推动。它的巨擘推手就是承前启后的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黄遵宪与梁启超。
黄遵宪诗文革新与“五四”新诗内在发展逻辑:兼与李卫涛先生商榷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继承与发展   “五四”新诗   黄遵宪  
描述: 关于"五四"新诗的原初建构,只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黄遵宪作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革新与实践创作的诗歌,早具"五四"新诗的雏形。他对自由化与通俗化的诗歌追求,是古诗通向"五四"新诗的必由之路。只有展示或摆明"五四"新诗之源,才能凭借对它来龙去脉的清理而揭破片面观念的荒谬与无根,找到"五四"新诗的内在逻辑发展前景。
黄遵宪与“文界革命”:不单纯的影响和接受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单纯的影响   “文界革命”   黄遵宪  
描述: 黄遵宪的诗文理论涉及诸多方面。在"文界革命"时期,黄遵宪主要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相离的现实相当不满而决心改变这种情形。一是对书面语体系转换的历史处境问题提出变革诉求;二是提出了文体革新的主张。其"无革命而有维新"的文界思想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对他文化思想的整体考察中,可以发现其文学发展观的深思熟虑的思想基础:温和稳健、开放务实。这实际上指示了中国现代白话运动的发展方向。
感愤体验与寻求民族发展之路:兼论黄遵宪《日本国志》撰写的强烈动机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愤体验   发展道路   《日本国志》   黄遵宪  
描述: 在晚清整体的文化结构转型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地经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裂变,以现代性的超前眼光重构民族文化。黄遵宪作为一个典型代表,其思想轨迹的现代性源于他人生“感身世而嫉时事”的强烈体验。对中国现状的不满和对明治维新之后走向强国日本的倾慕,黄遵宪把挽救中国颓废的局势与日本研究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是《日本国志》撰写的强烈动机。其为之而奋斗的人生目标就是效法日本明治雏新的成功经验,寻求民族发展的光明之路。
黄遵宪“西学墨源”论评析
作者: 周晓平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学墨源”   文化心态   深层意义   黄遵宪   追寻  
描述: "西学墨源"论是黄遵宪的一个重要思想,深刻地折射了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晚清士大夫阶层复杂矛盾的文化心态。该思想是在十九世纪末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融西贯中、以西学为真理的情形下提出的。它强烈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自觉心态。它的背后,凸显出民族文化的自尊与自信。只有客观分析,才能追寻"西学墨源"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