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客家人在云南
作者: 叶智彰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客家人   云南  
描述: 客家人在云南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会讯第9期集刊 客家乡情
作者: 叶智彰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会讯第9期集刊 客家乡情
客家人在云南 第2辑
作者: 叶智彰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客家人在云南 第2辑
客家人在云南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辛亥重九起义胜利,都督府立即委派军政要员李烈钧(江西)、林虎(广西)、钟动(广东梅县)赴南洋,与华侨沟通,华侨解决了滇军军饷,捐建讲武堂新校舍。唐继尧邀请《南洋日报》主笔张杜鹃(广东兴宁)来滇考察;蔡锷邀请广东人柏西文(其父法国人)到云南从事外语教育;唐继尧又叫
客家教育研究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教育   客家史   客家  
描述: 客家是中华汉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历代客家英才辈出,与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的传统直接相关。本文从教育兴学的角度探讨了客家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揭示了民族必旺,教育为本的真理。
客家民居的生态意识
作者: 李兴发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另外一个环节输出的物质为下一环节的资源   各种各样繁多的信息随事件发生而发生   流量   流距等   信息流——空间中信息的流动是错综复杂的   如流向   状况   流速   在最终返回到宇宙中去之前   接着信息的接收   流线上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应平衡而且适量   传递   能流——能量来自宇宙   生态意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物流——物质在空间各个环节中的流动  
描述: 本文首先简要讨论客家民居山地建筑的背景和基本特征,然后分析它作为一种生态空间环境应有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状况,分析建设者当时的生态意识,试图寻找今天客家民居或其他民居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时寻找改造其不足之处或不适应现实生活需求之处的可能性。
客家文化的变异
作者: 李兴发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问题的提出从客家民系分布来看,历史上客家先民几次南迁之后,最后形成客家民系并分布在我国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偏僻山区之中,由于客家人发扬自身的开拓拼搏、艰苦奋斗精神,顽强地创造生存条件,为自己的民系发展打下了基础。因生态营养三角形中,人是处于最高处的消费者,当初期人口不多的时候,营养生产者仍然能提供人类相应的需求,那么当地生态仍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可以在当地维持一段时间内的延续发展;可是人口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营养三角形比例与
云南客家研究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客家人是中华汉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其主要特征。关于客家群体的形成问题,多数历史资料记述是中原汉人南迁,在闽粤赣边区定居下来,并继承和发展了中古时期中原汉文化。后来客家人进一步扩散,现分布于广东、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四川、台湾、海南、香港9个省区200多个县市,零散分布者在国内包括全部省区;在国外则分布于85个国家和地区。较长时间里,多数学者认为客家群体的主体是汉人。近年来房学嘉对客家人的主体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是较少数的中原汉人带着较发达的中原汉文化同化和融化了较多数的古百越族土著居民。
客家教育与云南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教育   客家   云南  
描述: 客家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历代客家英才辈出的文化基础。云南现有一万余客家人。得益于客家教育和受到客家教育思想熏陶的客家人来到云南以后,对云南作出了奉献,同时也有一批客属知识分子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成长为祖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有的还是全国知名学者。
试从自然科学角度探讨客家源流
作者: 叶智彰   来源: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关于客家民系的水质,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是纯粹的汉族。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台湾学者陈运栋等.第二种观点认为客家民系以汉族为主体,承认与古百越族的支系畲、瑶、苗、疍等少数民族,特别是畲族通婚和血缘交融.持这种观点的人占多数。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少数的中原汉人带着当时较发达的中原文化融化于南方较多数的古百越族中,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客家共同体[引.迄今,由于史料不全或记载失真等原因,仅仅从社会科学研究客家源流及其实质等问题.颇难做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因此有必要从自然科学研究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