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客家与客家教育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民族历史   教育   研究   客家  
描述: 本书内容包括客家人与客家源流、客家学研究、客家教育、客家教育与云南和云南各界客家人,较系统地介绍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及其特性,客家教育的特点及其社会效果。
客家人文综论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论   人文   客家史   客家  
描述: 客家是我国中原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其主要特征。客家民系和客家话的形成与南方客居地土著居民直接相关。中原汉人则向南方带去了当时较发达的中原汉文化。客家人文丰富,社会传统经久不衰,民居风俗代代相传。深入挖掘和弘扬客家人文精华,对建立现代中国和谐社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客家教育的特点与思考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气候   客家人   教育史   大环境  
描述: 历代客家英才辈出,与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直接相关。文章运用资料分析和场地调查的方法,分析客家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社会效果,阐明客家教育呈现耕读为本,诗礼传家;齐抓共管,教育兴族;崇文尚武,学以致用;致富不忘教育,历代积累有硕果的特点。研究客家教育的特点及其社会效果,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和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等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客家人的教育发展史表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部门自己的事情,是教育小气候和社会大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揭示了民族兴旺,教育为本的真理。
客家教育与思考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教育史   客家史  
描述: 客家地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客家人的教育观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并具有鲜明的客家特点,由此决定了客家教育长期兴旺发达的社会原因,及其辉煌的社会效果。客家教育的发展实践,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和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客家教育传统与其因由探究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云南电大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教育   传统   因由  
描述: 客家人从古至今英才辈出,究其原因,与传统的社会学风和诗礼传家的家庭学风有关,也与生活环境困苦,以读书作为谋生之路有关,还与当时府、州、县的一些官员重视教育,持兴学德政垂后世的观点有关。新中国成立以后,客家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并仍保持全国较先进的地位。
客家民系的本质问题研究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云南电大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人   起源  
描述: 在客家学的研究中,客家民系的本质问题争论较多.我们认为客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原汉人南迁而不是客家人南迁的结果,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古百越族的支系主要是畲族融合形成了现在称之为客家的民系,而且在这个融合过程中畲族不占少数.
客家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云南客家人分析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云南电大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教育   客家  
描述: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客家先民背井离乡,所到之处都能继承和发展中原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同化当地土著居民,形成客家群体,且英才辈出,这与客家人的教育观直接相关,是客家人重视教育的传统风气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比如在云南的2万多客家人,分布于全省各州市县的各个系统,对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奉献。
云南客家研究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研究   客家  
描述: 云南客家研究
客家教育研究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客家史   客家  
描述: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 ,以操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 ,历代客家英才辈出 ,与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的传统直接相关。本文从教育兴学的角度探讨了客家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 ,揭示了民族兴旺 ,教育为本的真理
客家教育与云南
作者: 叶少玲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客家   云南  
描述: 客家崇尚文化 ,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历代客家英才辈出的文化基础。云南现有一万余客家人。得益于客家教育和受到客家教育思想熏陶的客家人来到云南以后 ,对云南作出了奉献 ,同时也有一批客属知识分子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成长为祖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有的还是全国知名学者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