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丘逢甲佚文辑存
作者: 孔令彬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集   辑存   佚文   丘逢甲  
描述: 2001年岳麓书社出版的《丘逢甲集》已是丘逢甲诗文作品的集大成,但囿于各种原因,其作品仍有不少未被收录。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的发展以及检索的方便,海峡两岸学者陆续又有不少新的发现。该文辑录了最近发现的近30篇《丘逢甲集》未收的佚文,并对这些佚失作品进行汇辑与整理,这些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一些作品甚至还具有比较重要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丘逢甲与康咏的交往、唱和
作者: 陈新伟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康咏   诗歌   交往   丘逢甲  
描述: 首次读《岭云海日楼诗抄》时,接触到《题康步崖中翰(詠)出塞集》等诗,稍后,涉猎到韩师历史资料,知道“惠潮嘉师范学堂”首任校长为康咏,福建长汀人。后来得到康咏的《漫斋诗稿》,和仙根工部诗竟有二十四首。为丘逢甲为韩师,很想探索二先生交往情况,教务忙冗,至于今日。 康咏生平述略 康咏,号步崖,福建长汀人。同治元年(1862)生,19岁举茂才,21岁乡试举前列,后来为伪满大汉奸郑孝胥乃是科解元。28—29岁(1889—1890)曾游塞外。庚寅(1890)科场不售,辞别亲友南
丘逢甲和王晓沧《凤皇台放歌》的对比研究
作者: 陈新伟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晓沧   凤皇   逢甲韵   丘逢甲  
描述: 戊戌政变后,丘逢甲和王晓沧失望至极,寄情山水,唱和诗篇。其中以两首《凤皇台放歌》最具特色。本文就两诗之时代和主旨、不同的美学意象——脯凤与饥凤、涉及李白的同和异、诗人自我美学意象之描绘等作比较研究,并探索两诗思想感情差异的原因。艺术方面,则探讨两诗文字功力和用韵特点。指出丘诗在七言古诗存在一种特别的押韵样式。
粤东杏坛第一缕近代教育之曙光——丘逢甲与韩山书院
作者: 陈新伟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粤东   曙光   丘逢甲   近代教育  
描述: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丘逢甲任我院前身韩山书院主讲,“专以新思潮及有用之学课士”。这是粤东大地的第一缕近代教育的曙光。
同一苍黄路,英雄识所归——丘逢甲与丘菽园交往之初探
作者: 张筱琮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皇   割席   招安   丘菽园   丘逢甲  
描述: 丘逢甲内渡之初,丘菽园是几个敢援之以手者之一,后因菽园受朝廷招安而割席。该文就两丘交往四年间,菽园为逢甲保存、刊印诗文,唱和、书信内容,海内外保皇党人活动与联系,以及两人对招安的心态进行初步的探讨。
丘逢甲在潮汕事迹作品述略
作者: 吴颖   许崇群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汕头   台湾   近代文学   爱国主义精神   书院   教育事业   中日甲午战争   潮州   丘逢甲   岭云海日楼诗钞  
描述: 丘逢甲是一位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第二年参加过武装保卫台湾、抗击日本侵略的爱国志士,又是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的《岭云海日楼诗钞》,是一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并在艺术上具有特色的杰出诗集。同时,他又是一位在清末提倡新学的教育家,曾在台湾和广东
丘逢甲在潮州维新时期的教育活动
作者: 陈新伟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活动   维新时期   书院   岭东同文学堂   潮汕地区   潮州   东文学堂   丘逢甲   岭云海日楼诗钞   慈禧太后  
描述: 丘逢甲内渡后,有八年在湖汕办教育。主讲于韩山、东山、景韩诸书院。讲试帖之外,开湖汕讲维新之学先河。虽遭当道所忌,但支持者不断增加。慈禧太后对“百日维新”的镇压也禾遏止历史车轮的前进。“岭东同文学堂”是其潮汕办学之顶峰。学堂两易名而三徙。阻力极大,而又得到有识之士、青年、民众及华侨之支持,还得到惠潮嘉三任道台的支持。丘氏在湖汕的教育活动对潮汕以至岭东的革命及此后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有深远的意义。
廿载风尘两鬓丝 英雄心性由来热——论丘逢甲内渡后的生活、思想和诗作
作者: 陈新伟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   台湾人民   诗界革命   近代文学   艺术风格   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丘逢甲   岭云海日楼诗钞   辛亥革命  
描述: 丘逢甲于乙未年(1895)夏秋间内渡,至辛亥革命的次年正月逝世,前后十八年,从事写诗的时间为十六年半,留下洋洋大观的一千七百四十六首诗,编为《岭云海日楼诗钞》。我们从《诗钞》可以窥见:诗人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中奋斗,终于成为有影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经历着从坚定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