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客家文化的研究历程与理论范式
作者: 周建新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香林   后罗香林时代   族群认同论   地域社会论   客家文化  
描述: 从二百余年客家文化研究的历史由来、发展变化、时代特征和最新研究动态,总结提炼客家文化研究学术史的“在地性”与“国际性”特征,深入分析和反思客家文化研究已有理论范式的内涵及其在运用过程中的优劣,并作为继续探讨的理路基础;最后分析客家文化研究的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提出和试图回答作为学科的客家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客家文化研究能否从理论与方法的层面,为主流学术界提供具有范式意义的概念、范畴或分析体系,从而成为一个为主流学术界所接受的学科或研究领域?
客家文化行销的经济社会学考察
作者: 周建新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乡意义”   文化行销   客家文化  
描述: 从客家文化本质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嵌合上来讨论客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应该以民间为主,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地寻求对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共识;透过客家地区的全体成员参与投入,扩大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的力量;在行销客家文化产业活动时,可以规划周边效益;政府可以在资金的提供、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等方面提供协助和服务;充分发掘当地文化的"原乡意义",提升文化商品上的"符号价值"即"社会意涵",使商品真正意义上蕴含"传统",增强产品的文化体验性;在将物品潜入文化系统的过程中,突出文化的独特性,力图增强自我主体性的感知等策
赣州客家聚居区的闽南人由来探究
作者: 周建新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西赣州   客家聚居区   闽南人  
描述: 基于对赣州地区闽南人村落的田野调查和闽南人的族谱等文献材料,探讨该地区闽南人的地理分布,分析了他们迁居赣州的原因与过程,认为迁居赣州的闽南人应该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由于不同原因迁入的,其主体应当为明末清初时期闽广人迁徙江西的移民,而并非全都是郑成功旧部后裔。
大众媒介与客家族群意象的建构
作者: 肖玉琴   周建新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媒介   族群意象   媒介框架理论   客家  
描述: 以中央级报纸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媒介框架理论考察自2000年以来关于"客家"议题的报道。基于客家议题的报道数量、报道形式、热点内容以及客家意象要素等面向的实证分析,归纳出"旅游招徕""经济发展"和"文化实践"三大叙事框架,进而从"制造共识"的角度对三大框架的产生进行阐释,以期对客家族群意象的大众传播实践有所启示。
客家神灵和地域文化的多元视界——“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周建新   刘宇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神灵   地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水文化   民间信仰  
描述: "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3日至26日在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举行。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1篇。会议就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客家神明信仰的实证研究、客家风水文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域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出了不少新问题。
“客家摇篮”的文化传播与建构:以《赣南日报》为中心的分析
作者: 周建新   柴可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传播   赣南地区   客家摇篮  
描述: 赣南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誉为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客家"在这一地区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这种对比形成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大众媒体、市场、学者和民众对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积极建构。基于此,研究以大众传媒的文本分析为研究路径,描述该地区客家文化的建构历程,体现不同参与主体的建构行为,为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地区客家文化的发展过程提供参考。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生计模式转型探析:以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为例
作者: 周建新   张勇华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生计模式转型   新农村建设   文化生态旅游   客家   三僚村  
描述: 介绍了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况,分析了三僚村乡村生计模式转型的原因,认为三僚村个案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抓住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农村倾斜的时机,将乡村生计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理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