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高雄客家源流与岛内移民变迁
作者: 何来美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迁   国民党政府   客家移民   客家人   客家源流   1949年   高雄   30年代  
描述: 一、绪论 早在明郑时期就有群闽西客家人,随着郑成功部将刘国轩在南台湾登陆,落地生根,接着也有客家人到打狗(高雄)当盐丁,但这些早期的客家移民后裔,不是客死异乡,就是早被同化为“福佬客”,现居住旧高雄市区的客家人,除了少数是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来台的客家人外,绝大多数是1930年代的客家“岛内移民”。
罗香林与客家研究
作者: 程美宝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香林   客家山歌   客家人   客家研究   民俗学研究   历史系   清华大学   30年代  
描述: 在20世纪30年代的广东,最积极从学术上论证客家人的汉族血统的客家学者,非罗香林(1906—1978)莫属,一直到今天,罗香林仍然被视为“客家学”的奠基人。罗香林是在民俗学兴起的浪潮中培育出来的新一代学者,他于1926至1932年间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时,和许多年轻学子一样,深受民俗学研究的吸引,从此开始了他对客家山歌以及后来对客家历史的兴趣。
论中央苏区的客家教育
作者: 邬开荷   来源: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发展   中央苏区   客家地区   教育事业   领导干部   毛泽东   学龄儿童   教学方法   教育体系   30年代  
描述: 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的客家教育兴旺发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推动了红色政权的建设。本文拟初步探讨30年代中央苏区客家教育发展的概况及其原因与历史作用。
《客家文化述论》:一部推进客家学研究的力作
作者: 房学嘉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研究   客家学研究   客家研究   力作   述论   研究论著   客家文化   30年代  
描述: 客家学术研究的历史如果从1808年在惠州丰湖书院讲学的和平县进士徐旭曾先生发表《丰湖杂记》算起,至今已走过了200多个年头。自徐氏之后,客家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其中尤以20世纪30年代罗香林先生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影响最大。它的问世,标志着客家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论客家民间艺术的品类特征与传承发展
作者: 林爱芳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俗学家   传承   民间美术   民间艺术   民俗活动   民间文学   客家   30年代  
描述: 什么是民间艺术?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较早而确切地提出了“民间艺术”的概念和涵义,并指出民间艺术不仅是指民间美术,其中还包涵了民间文学、音乐、神话等。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论述中国民俗艺术时将民间艺术粗分为六大类别,即工艺,绘画,建筑,雕塑,舞乐,歌谣。民俗学家张紫晨先生在论述民俗与民间艺术时则指出,民间艺术是民俗活动的直接需要,“它来源于民俗,是民俗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大多受民俗活动或民俗心理的制约。[第一段]
论三十年代赣南闽西的客家山歌
作者: 谢一彪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弼时   客家山歌   客家地区   赣南闽西   红军   革命战争   扩红运动   三十年代   兴国山歌   30年代  
描述: 赣南闽西是中国客家人的聚集区,20世纪30年代客家山歌在这个地区极为盛行,在革命战争年代里,起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仅就30年代客家山歌的繁荣及其原因与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给客家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赋于客家山歌新的内容,使之焕发出革命的风采,客家山歌的创作,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30年代创作的客家山歌数量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客家人创作了成千
木兰姓花不姓叶 山歌姓民不姓君 白蕉客家竹板山歌
作者: 暂无 来源: 神州民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白蕉   20世纪   木兰   客家人   乾隆年间     30年代  
描述: 客家竹板山歌自清代乾隆年间随着汉人中的一支客家人从广东省的陆河、海丰、陆丰等地迁入而流行,20世纪30年代,海丰经常有歌手到斗门区白蕉等镇传授山歌创作和演唱技艺,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
畲族族称的“客”与客家名称的源流考察——罗香林“混化”说的一种探讨
作者: 郭志超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罗香林   “客”   客家研究   名称   族称   源流考   30年代  
描述: 20世纪30年代客家研究宗师罗香林提出畲、客“混化”的看法。他说:“客家初到闽粤赣的时候,不能不与畲民互相接触,接触已多,就想不与他们混化,亦事势所不许。”罗香林意在提出客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族群融合问题。本文拟从畲族与客家的名称的源流和交汇的角度,对罗香林的“混化”说做一个侧面的资料整理。这不算切中罗香林“混化”说的主旨,但对于此说在名实关系层面的探讨具有价值。[第一段]
谢晋元之子:父亲和“八百壮士”的最终结局
作者: 梅世雄   来源: 中国故事(专栏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亲和   “八百壮士”   投笔从戎   谢晋   抗日战场   八年抗战   民族英雄   30年代  
描述: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上世纪30年代末,几乎每一位爱国青年,都会高唱这首壮歌。在八年抗战中,这首歌曲鼓舞着百万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