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历史与文化的互动(下):赣南客家家族制度的个案研究
作者: 刘晓春   周建新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制度   家族权力   江西   祠堂   祭祖仪式   族谱   客家文化  
描述: 从宋初开始,民间就纷纷建祠、置田和修谱,希望通过祠堂、族谱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族人,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借以敬宗收族,重建家族制度。①在富东,罗李两姓三族几乎都在明末清初时期完成了一整套家族制度和规范的建设。
田野寂旅 客家田野考察
作者: 刘晓春   来源: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描述: 本书作者深入赣南的宁都、兴国、赣县村落做田野时的所见所闻。
仪式与象征的秩序 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利与记忆
作者: 刘晓春   来源: 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客家  
描述: 本书记述了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与各种仪式。内容包括:两姓三族与富东五坊;敬宗收族与礼义罔闻等六章。
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
作者: 刘晓春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承方式   客家山歌  
描述: 以梅州市、兴国县的客家山歌为对象,考察了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广大乡民在山间田野的即兴演唱、民间艺人和宗教人士在特定场景下的传承.在当代,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多样化,随着杰出传承人的逝去,传统客家山歌处于濒危状态.
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
作者: 刘晓春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社会声誉   南方少数民族   传承   客家妇女   文化生态   性别身份   客家社会  
描述: 本文从历史、性别、社会的视野考察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南方少数民族与客家人共同营造的"好歌"习俗传统、客家妇女在客家社会中独特的性别身份、以及客家山歌在客家地方社会的社会声誉等,构成了客家山歌传承的独特的文化生态。
晚清粤东妇女集体自杀事件与地方族群社会——以民国《丰顺县志》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 周建新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体自杀   晚清   地方族群社会   粤东妇女   民国《丰顺县志》  
描述: 清末的粤东韩江沿岸接连发生妇女集体自杀事件,死亡上百人。本文试对此事件进行文本解读,阐释其内在特点和作为社会失范的性质,进而力图揭示围绕这一历史事件、社会失范现象所展开的社会控制,以及它所蕴含的地方族群社会特征。
江西客家
作者: 周建新   来源: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江西省   民族文化   研究   客家  
描述: 本书以历史与现今江西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为论述对象,集中论述了江西客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江西客家人的历史源流与人口分布,江西客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姓氏宗族、民间信仰、风水文化、文学艺术、民间风俗、民居建筑、古村落、名人英杰等十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探讨价值。
动荡的围龙屋 一个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与文化抗争
作者: 周建新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广东省   研究   客家  
描述: 本书是一部关于一个客家宗族城市化遭遇的民族志,主要讲述作为粤东地区客家人宗祠、祖屋空间载体的围龙屋古建筑面临城市拆迁的境运,以及客家人对此的反应。
客家文化的研究历程与理论范式
作者: 周建新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香林   后罗香林时代   族群认同论   地域社会论   客家文化  
描述: 从二百余年客家文化研究的历史由来、发展变化、时代特征和最新研究动态,总结提炼客家文化研究学术史的“在地性”与“国际性”特征,深入分析和反思客家文化研究已有理论范式的内涵及其在运用过程中的优劣,并作为继续探讨的理路基础;最后分析客家文化研究的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提出和试图回答作为学科的客家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客家文化研究能否从理论与方法的层面,为主流学术界提供具有范式意义的概念、范畴或分析体系,从而成为一个为主流学术界所接受的学科或研究领域?
人类学视阈中客家文化的传播
作者: 周建新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孝通   多元一体   传播机制   传播学派   功能学派   南北文化   人类学理论   费先生   客家文化  
描述: 人类学对于文化传播的研究有其成熟的一套研究方法。由其发端之始,便有以泰勒(E.B.Tylor)等一批学者开始对文化传播机制进行讨论,之后更是出现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播的人类学理论流派。[1]费孝通接受
< 1 2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