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与黄遵宪晚年的民族国家思想
作者: 魏明枢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甲午中日战争   黄遵宪   现代民族观  
描述: 在重新解读黄遵宪咏甲午战争的诗,更能总结出黄氏晚年在总结甲午战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思想。首先,民族的救亡图存须要中国人养成民族国家观念,从而以全民族之合力对付列强的入侵。其次,要区别传统的“忠”和“义”观念与现代的民族观念:要用“中西合璧”来形成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再次,甲午战后,他依然坚持要战胜种族歧视,坚持民族和平共处。
丘逢甲诗作中的国恨乡愁
作者: 邵雍   来源: 世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甲午中日战争   台湾   诗界革命   清朝   广东   抗日保台   郑成功   勤王运动   丘逢甲   民族英雄  
描述: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曾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这首诗作。丘逢甲,祖籍广东蕉岭,1864年出生于台湾苗栗铜锣湾。著名抗日保台爱国英雄、教育家、诗界革命巨子。1889年中进士,殿试补工部主事。辞官后回到台湾,
丘逢甲名号汇镌
作者: 张茂荣   来源: 台声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民主国”   爱国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   民族忧患   中国近代史   唐景崧   临时宪法   丘逢甲   岭云海日楼诗钞   爱国诗人  
描述: 丘逢甲(1864——1912年)祖籍广东,出生于台湾.字仙根,又号蛰仙、仲阏、仓海、仓海君、南武山人等,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14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补工部主事.他深感国家民族忧患,辞官归里,先后在台中、台南、嘉义等地讲学,并编纂《台湾志》.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连战皆败,日人觊觎台湾野心益彰.丘逢甲挺身而出,号召乡民“以备战守”.次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举国大哗.丘逢甲、唐景崧等以台湾士绅名义致电清廷,强烈反对割让台湾.此后,丘
爱国诗人丘逢甲及其咏怀台湾的史诗
作者: 刘学照   来源: 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同胞   甲午中日战争   反割台斗争   十九世纪   回归祖国   清政府   甲午战争   中国人民   丘逢甲   爱国诗人  
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割占,中国再次蒙受裂疆失土的民族屈辱。从此台湾同胞备尝了与祖国分离的苦痛与酸辛。许多爱国志士在反割台斗争和以后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台湾回归祖国的斗争中,艰苦卓绝,英勇捐躯。一些内渡大陆的台湾籍人士,隔海遥望,思情萦绕,和着泪水吟成许多寄怀故土和亲人的诗篇。血泪的吟什与不屈的斗争相挥映,喊出了中国人民热期宝岛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的心声。丘逢甲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
甲午战争前后黄遵宪的日本观
作者: 陈铮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观   甲午战争前   甲午中日战争   田舍   《日本国志》   《马关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   清政府   黄遵宪   《日本杂事诗》  
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一些志士开始认真思索日本胜利和中国失败的原因,思考中国的前途秘出路问题。黄遵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一) 中日两国之间有悠久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但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社会发展缓慢。而日本以1868年明治维新为转机,对内进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得到相当的发展。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引起了一批放眼世界、立志改革的中国人的注视。黄遵宪就是从十九世纪七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