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一部研究客家传统社会结构与原动力的力作:评房学嘉《围不住的围龙屋:粤东古镇松口的社会变迁》
作者: 李海冬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珠江三角洲   社会结构   客家传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描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学家与社会科学家对于中国的地方民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说是延续学术界对于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动态的探讨。弗里德曼对于华南宗族社会的探讨,施坚雅从经济、市场的角度所作的空间结构分析,肖凤霞、科大卫、刘志伟和陈春声等对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宗族与民间信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赵世瑜对华北和江南庙会的社会史研究,[第一段]
活着的客家“龙”:梅县南口“兰馨堂”修葺事件调查暨“安龙转火”仪式表演
作者: 张小聪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南地区   仪式表演   梅县   文化人士   宗族文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客家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华南地区宗族文化的复兴,地方文化人士,尤其是一些有地位、有身份的年长者,面对即将消失的宗族文化,抢救文化的使命感越来越强烈。其中修祖堂,使祖宗的“龙脉”兴旺起来,从而能继续庇荫族裔是近年来很盛行的活动。在粤东梅县一带,修祖堂还盛行举行一种古老的庆典仪式——“安龙转火”。[第一段]
关于客家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作者: 罗勇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发利用   客家地区   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资源保护   改革开放   旅游项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客家文化  
描述: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推进,海内外兴起了客家文化热。客家地区在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客家文化旅游项目与线路,涌现出了赣闽粤“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台湾桐花祭等等客家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品牌。
“客家”称谓之始与永安社会:以屈大均《永安县次志》为中心
作者: 肖文评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客家研究   名称由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永安   称谓   屈大均   安县  
描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客家研究热潮的兴起,房学嘉、谢重光、陈支平等诸多学者对早年前辈学者罗香林等人对“客家”的解释提出了质疑,推动了客家研究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对于“客家”名称由来的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影响较大的看法有中原移民说、作客说、非汉族说、畲族混血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