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客家「撮把戏」的传统技艺及其音乐之研究─以杨秀衡与林炳焕为研究对象
作者: 蔡东篱   来源: 台北艺术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卖药   撮把戏   杨秀衡   林炳焕   文套   武套  
描述: 客家「撮把戲」為運用客族曲藝、戲曲,以及各式雜技,以「落地掃」形式演出,達到聚集觀眾,以販賣商品藥品、賺取報酬之目的的客家賣藥團。台灣最遲於日治時期 (1895~1945),便有客家「撮把戲」團的出現。而台灣光復 (1945) 後,由於新式媒體,如廣播電台、電影之興起,使得傳統戲曲之內台商業劇場面臨不景氣,因此大量的內台戲班藝人,轉為演出野台戲,也有部份藝人轉至電台中演出採茶戲,並於演出中穿插賣藥廣告。除了電台中的演出,此批藝人也至各鄉鎮村莊演出「撮把戲」賣藥。由於內台藝人的釋出,從而造成了客家「撮把戲」
台湾客家山歌的运用分析研究
作者: 吴川铃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脚采茶戏   客家山歌   opera”   Hakka   picking   Tea   trick”.   “Hakka   performance   撮把戏   songs   of   folk   “Group  
描述: 客家先民的遷徙、生活幾乎圍繞山區,自然懂得氣候變化、開墾種植茶葉、農作物等,並因此養成勤儉耐勞精神。生活與山為伍,常以唱山歌解悶、解勞,山歌便成了客家人精神上重要的糧食。昔時的客家鄉居生活,觀賞「三腳採茶戲」、「撮把戲」是常民最佳的娛樂。成家立業、搬遷他處另起爐灶,在他鄉定居是平常之事;每遇同鄉聚會,高興之際唱山歌、吃粢粑,最能回憶家鄉過往的情景。 一首山歌七言、四句、八節,二十八個字,每一首小節中有四字和三字的詞彙,前後要對稱、語意要貫通,也要注意押韻,無押韻就不成山歌。虛字和襯字的增添,連音、轉音、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