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黄遵宪的驻日外交活动和诗文考论(1877-1882)
作者: 孙洛丹   来源: 清华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朝鲜   东亚秩序   琉球   黄遵宪   海外诗  
描述: 本身就是研究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地区秩序转变的一个极好的个案。对于黄遵宪诗歌和外交活动的研究,从来不乏其人,但将两者联系起来的综合研究却比较少见。中日琉球交涉和对中朝关系变化的思考,贯穿了黄遵宪的驻日外交
黄遵宪驻日生涯的揪心之痛
作者: 周朝晖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社   船上   大清王朝   大清国   日本神户   明治政府   琉球   格兰特   北洋海军   诗界革命  
描述: 一1877年11月3日,晚清“诗界革命”领袖、近代杰出外交家黄遵宪以参赞身份随同大清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安抵日本神户港。始料不及的是,抵日当夜,使团船上发生一个突发事件,不但使黄遵宪履职东瀛的风发意气烟消云散,也成了他一生无法释怀的揪心记忆。大清国驻日使团的到来轰动了日本社会,因为这是隋唐以降一千多年来,中国首次以国书缔交的形式派出的驻日使节,兼之历史上两
黄遵宪:甲午之战的“预言者”
作者: 十年砍柴   来源: 当代广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宝箴   翰林院侍讲   琉球   光绪三年   盐法道   参赞官   总理衙门章京   藩属国   顺天乡试   光绪十三年  
描述: 黄遵宪,出生在广东梅州一客家望族,他视野开阔、善于接受新事物。1876年,29岁的他参加顺天乡试中举。这一年12月,广州大埔籍的翰林院侍讲何如璋奉命为出使日本大臣。那时候用同乡是官场风气,而且能够办外交的人才也多出自粤、闽等省。大约因为这些原因,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赞官,日本成了他外交生涯的第一站。
近代爱国的外交家黄遵宪:纪念黄遵宪逝世90周年
作者: 刘雪河   来源: 广东史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交家   琉球   华人   参赞   薛福成   日本   清政府   何如璋   黄遵宪   总领事  
描述: 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人(今梅州市),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他出生于一个客家官僚地主家庭.1867年入州学为秀才,1876年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中举。捐知县、道员。自1877年起,他先后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华侨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日友好怀前贤 : 黄遵宪任职日本期间的贡献
作者: 徐光仁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两国   日本军国主义   朝鲜   文化交流   琉球   中日友好   李鸿章   黄遵宪   日本国志   中国人民  
描述: 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隋唐以来千余年文化交流史尤为两国人民所传诵,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历史发展各自差异,和日本当局的侵略政策,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发生不幸逆转,走向悲剧,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惨重的祸害,同时也使日本人民深受苦难。二战后,日本惨败,中国人民正进行自身解放战争,国际环境极其复杂。新中国诞生,日本已在美国操纵控制下与国民党政府订立《日华条约》,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仍未能走上正常轨道。
黄遵宪与宫岛诚一郎交友考:以《宫岛诚一郎文书》中的笔谈资料为中心
作者: 刘雨珍   来源: 日本研究论集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治政府   琉球   黎庶昌   日本政府   公使馆   日本研究   何如璋   黄遵宪   大久保利通   日本国志  
描述: 前言1877年11月,黄遵宪作为中国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的参赞官赴日,至1882年3月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日本度过了四年多的外交官生活,与日本友人开展广泛交流,结下了深厚友谊。当时,一些日本友人将与何如璋、黄遵宪等公使馆成员的笔谈资料详加整理,妥善保存,成为今日我们研究近
琉球三策》作者考:再论黄遵宪的日本观及他与李鸿章、何如璋的关系
作者: 李庆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观   强硬政策   琉球   梁启超   李鸿章   近代中日   《朝鲜策略》   何如璋   清政府   黄遵宪  
描述:琉球三策》.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文献.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者多视其为黄遵宪所撰,并以此为基础,对黄遵宪的日本观及有关历史进行论说。笔者根据在国外所见的原始资料及当时黄遵宪与李鸿章、何如璋等当事人的关系,认为《琉球三策》的主要思想当归何如璋.并进而对黄遵宪日本观的形成发展,作了较为严密的考察和论述。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