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族群与国家 六堆客家认同的形成 1683-1973
作者: 陈丽华   来源: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族群认同   客家  
描述: 本书采取历史人类学的观点与方法,试图描绘及说明台湾六堆地区的客家族群认同,如何经历清帝国、日本到战后中华民国三个不同政权的治理,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中逐渐形成与演变的历史。
郭思嘉(Nicole Constable)着、谢胜利译,2013,《基督徒心灵与华人精神:香港的一个客家社区》。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39页
作者: 陈丽华   来源: 全球客家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郭思嘉(Nicole Constable)着、谢胜利译,2013,《基督徒心灵与华人精神:香港的一个客家社区》。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39页
香港客家想像机制的建立:1850-1950年代的香港基督教巴色会
作者: 陈丽华   来源: 全球客家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港   基督教   崇真会   巴色会   客家  
描述: 香港客家想像机制的建立:1850-1950年代的香港基督教巴色会
谈泛台湾客家认同─1860-1980年代台湾「客家」族群的塑造
作者: 陈丽华   来源: 台大历史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泛台湾客家认同   知识阶层   台湾   族群   客家  
描述: 在今天的臺灣社會,很多人都認同自己是客家人,也相信「客家」族群的存在由來已久。然而,當代社會學家指出,臺灣客家認同的興起,實際上是1980年代以後一系列客家運動的產物,是一種現代政治環境下嶄新的族群想像。研究者也指出,清初至1980年代以前,臺灣社會形塑一種「泛臺灣客家認同」,此論點十分具有啟發性,但筆者懷疑,這一概念可能過度化約了歷史,它一方面忽視了「泛臺灣客家認同」和現代族群想像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機制,另一方面也混淆了前近代至當代人群分類觀念的差異。因此,本文試圖探究十九世紀後期至客家運動興起以前,「
“客家”身份的建构——殖民体系下的香港新界与台湾六堆
作者: 陈丽华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界   身份建构   六堆   殖民地   客家  
描述: "客家"族群在香港新界和台湾六堆有不同的历史形成背景。两地在19世纪末期以后分别受到不同殖民政府的统治;在不同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客家"身份建构呈现出差异;由于两地历史经验的不同,"客家"身份形成的时间与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藉由比较新界与六堆两地客家族群与认同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差异与联系,有助于更进一步思考近代殖民经验对于族群身份建构的意义。
< 1
Rss订阅